当前位置: 首页 > 外经贸法规 > 正文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关于印发《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二)

外经贸技发[2001]404号颁布时间:2001-08-03

附: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专项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世界范围内信息化、 网络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地促进经济贸易全球化。世界各国纷纷把电子 信息产业视为对外贸易的重点和关键。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中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在提高国家 竞争力中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996至2000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平均增 长率是27.27%,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2000年我国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为551亿美元,约占全国对外贸易出口的22%。因此,电子 信息产品出口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对于减轻内需市场平淡的压力,对于产 业结构的升级,对于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对于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等都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为此,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专项规划对于指导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具有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和规范, 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子信 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也取得了 突飞猛进的进展,出口额由1991年的43.27亿美元增长至2000年的55 1亿美元,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1年的 6.0%上升为2000年的22%,基本形成了计算机类产品、软件、通信类产品、 基础元器件类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种类齐全的电子信息出口产品体系。   2000年我国通信类产品出口额为85亿美元,增长了60倍(以1991年 为基数,下同),涌现出了一批通信类产品出口骨干企业;2000年我国计算机类 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71亿美元,增长38倍,一批出口厂商脱颖而出;2000年 我国基础元器件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70亿美元,增长13倍;2000年我国消费 类电子产品出口总额为121亿美元,增长8.5倍;我国的软件产品出口的增长速 度也很快,1991年软件出口额仅为214万元,2000年已增至4亿美元 (注:含与其他介质、系统设备等部分所含软件),增长了187倍(注:1998 年底以前,海关未对软件进行编码分类管理,软件出口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业,我国也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主要 出口国之一。   从出口数量上看,我国的收录放机、电话单机、扬声器、磁头等产品占世界总量 的4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彩电、黑白电视机、显示器、印制电路板产 销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从出口金额上看,目前年出口金额超过2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品有:显示器、集 成电路、手持(车载)无绳电话、硬盘驱动器、打印机、收录放音组合机、印刷电路 等。   从出口主体上看,2000年底,三资企业占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比重为 76.9%,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为21.1%,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出口比重为 2%。三资企业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有所增 长,一批优秀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在电子产品出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出口产品、工程项日的国际竞争力增强。1999年来,我国部分高档、高 附加值产品、系统装备和一些承包工程项目开始走向世界,并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由于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我国具有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智力资源、 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和大规模生产优势,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独资、合资、合 作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出口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这是我国电子 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   部分高科技企业利用智力优势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它们采取国际通行的OEM或 ODM方式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组装、加工、生产,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利用成本和竞争优势扩大出口。沿海乡镇企业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来料进料加 工出口,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大中型企业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以其自主开发的产品打 入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设点开拓境外市场,以其性能价格优势扩大出口等。   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政府通过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口提供优惠的融资条件和配套的金融服务, 提高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在各类产品 出口中又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主要如下:   1.出口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一是出口产品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乏 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导致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利润率都很低 ;二是一般贸易比重偏低,不足10%;三是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偏低,约为23%; 四是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欧美和亚洲市场,而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进展缓慢。   2.出口的内外部环境不利导致出口难度加大: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利润率较 低,所需流动资金周转量大,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档次,需要进行 固定资产经营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入,而我国在包括金融、税收、贷款、技改资金支 持、买方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出口服务工作不配套,国外风险 投资介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还面临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此外,不少国家为保护本地市场而采用立案反倾销法,甚至采取非关税壁垒限制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正常出口。   3.外贸出口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力度不够: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国际品牌意 识淡漠,未能针对某一特定市场和地区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国际市场对我国名牌产 品的认同度低。同时,部分外贸出口企业在海外竟相压价。损害国家和企业的正当利 益,甚至导致某些国家的反倾销。   除了上述共性问题外,各类出口产品还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   1.计算机类出口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技术、自主开发设计的产品少; 国产产品门类比较少,相当多的产品还依赖进口,国产产品主要集中在微型机领域及 低端产品,而其他许多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或没有自主品牌;关键零部件 受制于人,产业发展缺乏IC行业的支撑;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产品出口有待提高产品 档次和出口净创汇。   2.软件类出口产品:我国软件出口能力相当薄弱,出口规模较小(2000年 仅4亿美元左右)。产品数量少,关键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软件出口产品中缺 乏技术含量高的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能力弱。   3.通信类出口产品、程控交换机、电缆、光缆、电话机等产品存在着厂家生产 能力闲置的问题,市场竞争激烈;民族通信制造业整体研发力量相对薄弱,没有掌握 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核心技术,需依靠大量进口来弥补,为通信产品配套的关键元器 件国内生产能力和品种不能满足整体发展的需要,致使国产通信设备的成套性、可靠 性和国产化率较低。   4.基础元器件类出口产品:我国的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尤其是关键元器件的 国际竞争力较差,产业规模较弱,技术和生产水平较低,新型元器件发展落后于整机 发展,部分产品种类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5.消费类电子出口产品:我国在该领域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表现得较为突出,高技术产品开发严重滞后,主要处于资金相对密集、劳动力比较密 集的产业发展阶段,关键技术和核心的集成电路芯片尚未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规划   (一)国内外环境分析   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使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因素看,科技的迅猛发展将加快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电子信息 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两种趋势将并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使汇率 继续大幅波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仍然存在。这些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国内因素看,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的政策将进一步 完善,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外贸体制的 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步伐将加快,国有企业出口比重有望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 这些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主体和出口方式等产生巨大影响。   (二)指导思想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专项规划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 五中全会和中发14号文件精神,以促进产业高级化和提高出口效益为根本目标、以 科技兴贸为支撑点,以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自己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多元化开拓国 际市场;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一般贸易的份额;继续进一步 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工深度,推动有条件的生产企业逐步成为 亚洲和国际加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作为OEM加工制造中心,进而发展为ODM中 心;加强系统装配承包工程和交钥匙工程的出口,努力提高出口的档次;加强与跨国 公司代理商的合作,培养出有国际水平的代理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使我 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发展目标   根据出口规划的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总体目标 和基本目标。   总体目标   ·进一步改善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结构,努力提高出口档次,提高出口附加值, 使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和出口效益到“十五”末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0年出口为551亿美元,“十五”期间规划年均递增15%,到20 05年实现出口创汇1108亿美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在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中 所占份额达到25%以上;   ·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多元化出口主体的局面, 涌现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电子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有质的飞跃;   ·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 升级又将带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基本目标   到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将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出口市场目标:多元化地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由目前的3%提 高到5%;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比重中,北美市场继续维持在25%左右,日本 市场由目前的14%扩大到18%左右,欧洲市场由目前的9%左右提高到15%左 右,非洲市场由目前的1%提高到5%左右。南美市场由目前的1%提高到4%左右。   贸易方式目标:进一步提高来、进料加工的深度,增强相应配套生产能力,扩大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鼓励系统装备工程出口。   出口主体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出口的比重,鼓励个体私营等 所有制企业的出口。   出口企业目标: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市场方式,以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为原则进行 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形成年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电子企业5家,年出口超过1亿 美元的电子企业20家以上。   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专项规划发展重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能力到水平与国际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从人才、 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因此出口规划的 发展重点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真正的重点,以期有所突破。   发展重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只要是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出口效益的企业都应该鼓励;   ·以政府导向为参考,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出口产品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 景,足够的市场空间;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相关产业的发 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发展重点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避免不切实际和僵化。   下列产品建议出口企业作为“十五”期间出口产品的参考:   计算机类出口产品: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各种新型的计算技术、PC机 及其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等。重点培育品牌PC、 服务器、打印机、显示器及其部配套件、光磁盘驱动器及其关键部件、网络产品(路 由器、调制解调器等)及信息安全产品等产品的出口市场。   软件出口产品:我国软件出口从承接定制软件开发、委托软件加工等阶段起步, 创造条件逐步向承接外包工程项目过渡,出口含有软件的高科技产品或系统。   通信类出口产品:支持以扩大出口和产品升级换代为目标的基建、技改项目,增 加出口通信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鼓励移动通信出口,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手机、基 站、程控交换机等)、卫星移动通信、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促进低损耗光纤光 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光纤同轴混合接入设备及网控网管系统出口。   基础元器件类出口产品:基础类电子信息产品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基础类电子信息产品也必将提 出相应的技术要求。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彩色显像管、平板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 电子专用材料、设备、仪器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消费类电子出口产品:以数字化为核心,使出口电子视听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多媒体方向发展,研究开发新一代数学音频和视频产品。鼓励数字电视、激 光影碟机、摄录一体机、可抹可录小型数字唱片、家用数字音响及汽车电子信息产品 等产品出口市场:继续抓好美国、东南亚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重点市场,同时应努力 开拓欧洲、南美和非洲等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的地区结构,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市场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十五“出口规划政策措施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将技术创新作为保证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引导、消化、吸收、开发工作。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也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来提高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落实《科技兴贸行动计划》,要求做 到定产品、定企业、定市场、定目标、定时间,形成专项计划,争取国家财政税收政 策、信贷政策、技术政策、出口保险政策等支持。   继续贯彻“全方位、多元化与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市场战略,不断开 拓新的国际市场。使市场结构从以东亚、北美为主的传统市场为主向包括西欧、东欧、 南美、非洲在内的多元化市场转变。充分利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域贸易优势,发 挥港澳转口贸易的功能,继续巩固发展东亚市场,开发独联体市场。大力开拓远洋贸 易,对贸易辐射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国家出面协调有关企业统一建立销售网点。通过多 元化市场战略的实施,改变我国以往电子产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的弊病,降低出口企 业所可能面临的风险。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以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出口商品带动电子产 品出口总体增长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国家出一点、企 业出一点、社会集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实施重点产 品重点支持、重点突破的方针,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新的出口增长点,包括成套设备、 通信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高档家用电器等。另一方面,要完善和调整电子产品 出口贸易的有关政策,通过政策的引导逐步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在整个电 子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促使出口方式从来料、进料加工为主向来料、进料加工与OE M、ODM、承包系统工程、代理加工和境外散件装配共同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向外 贸收购和代理制与生产企业自营、连销、超市并列发展转变。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出口,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信息产业部已成立了专门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协调机构--出口协调办公室,其主 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协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工作。信息产业部将 进一步加强与外经贸部、科技部、经贸委、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税务总局等部门 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共同协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的有关事宜。另外,信息产业部与 外经贸部、科技部已建立了部委间联合工作制度,主要落实科技兴贸、扩大出口的相 关政策措施。   (四)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产品售后服务网络   信息产业部和有关信息中介机构将重视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反 馈,并定期加以发布,指导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工作。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加强对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做好对企业的信息服 务工作,利用国际信息资源与技术人才,采取合作开发等形式,研制和生产技术含量 较高的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   电子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使用培训,提供良好的售后 服务,才能得到国际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因此,需要国家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建立电 子信息出口产品的售后服务网络,探索鼓励开发境外维修服务网点和建立CKD、S KD散件装配厂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售后服务工作。   (五)培养具有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人才   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吸引和培育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外贸且具备 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六)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制   为了使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国家将逐年增加财政对电子产品 出口企业的技改、研发和基建方面的资金投入,平均每年对投资类、消费类和基础元 器件类工业企业的投资分别达到9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今后电子发展基 金对出口企业大户的技改、研发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拓展 出口型企业发展融资渠道。   (七)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增值税继续实行全额退税;进出口银行进一步提供优惠利率 的出口信贷: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对出口企业的所得税加大减免比重;继续通过 贴息等方式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给予资金支持。   (八)扩大境外加工贸易   通过带料加工方式,在境外设点建厂,同时要集中研究应重点开拓的国际市场, 鼓励企业境外加工产品立足当地市场,利用当地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拓展周 边市场。拟组织国内VCD、程控交换机、DVD、PC等生产企业到中东、独联体、 南美、东欧等地进行市场考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料加工方式进入新兴市场,扩 大境外贸易,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国内部分产品需求不旺的问题。   (九)加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宣传   为了让海外商人和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电子企业,改变其 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的片面认识。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国际交易会等方式向海外宣传我 国电子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绩以及优秀电子企业、电子产品的形象,使他们认 识到我们的企业完全有能力为世界广大用户提供品质优良、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的电 子产品。   建议外贸发展基金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资助企业“十五”期间在国际市场上的整 体形象宣传工作。   (十)充分发挥专业外贸公司在促进出口方面的作用   加快专业外贸公司的改革步伐,对其历史债务进行清理整顿。一是采用国有工业 生产企业“债转股”政策;二是对由于执行国家计划任务而形成的呆坏帐予以核销; 三是对不良资产进行妥善处理(如纳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等);四是对优良资产部分 进行战略重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外贸公司,努力提高外贸公司的品牌, 以更好地为促进电子企业产品出口服务。   (十一)规范出口秩序,积极支持企业的反倾销应诉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出口价格的协调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出现国内出口企业 为了争夺同一个市场而竞相压价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反倾销应诉。   (十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融合,共同出口的大 格局。创造新的出口源泉,争取五年带动约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   六、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远景目标设想   随着我国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积极扶持和对出口工作的高度重视,企业国际竞 争意识和对国际市场的逐步熟悉和适应,电子信息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将有一个质的飞 跃,国际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预计到2015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将达1600亿美元,跻身于世界十大 电子信息产业国家(地区),同时跻身于世界十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国(地区),成 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比重 有望突破机电产品出口的65%,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有望突破30%。   因此,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越来越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提升 产业结构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催化剂,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人才培养和提高管 理水平的推动力。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