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经贸法规 > 正文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部直属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外经贸人字[1996]第183号颁布时间:1996-04-11

     1996年4月11日 外经贸人字[1996]第183号 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含EDI),各外贸中心、各商会、协会、学会,各总公司,驻 港澳企业管理处:   我部《关于部直属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意见》([1995]外经贸人 发字第707号)下发以来,各直属企业贯彻《劳动法》,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进展。大部分企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基本上做好了 宣传动员工作,并根据企业实际修订劳动合同文本,拟订了实施细则,成立了劳动争 议调解委员会。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和职工全面签订了劳动合同。这对企业建立和谐 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制度的健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各企业在精。已准备,稳妥实施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快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进度,最迟在1996年上半年完成实施工作,并将劳动合同制 度实施方案、劳动合同文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名单报我部(人事司)备案。   有关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问题与注意事项,除按国家与我部有关规定执行外, 现补充通知如下:   一、《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 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执行此条款时,应注意:   (一)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因其他问题被审查期间, 不得依据该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 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 单位应予以办理。但由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有关约定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 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三)劳动者违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规定,而要求解除劳动 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 失,应当依据有关法律二去规、规章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二、关于见习期和试行期问题。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仍应按 原规定执行为期1年的见习期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 期满而见习期未满的时间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应按合同规定。   三、关于复转军人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凡由复转办初次分配到用人单位的人员, 无论在单位工作了多少年,只要本人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 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从别的单位调入的复转军人不在此列)。原有关规 定中复转军人参加工作未满3年的期限规定,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在此期限(3年)内 不得解除和复转军人的劳动合同。   四、精神病患者经专科医院确诊无行为能力期间,以及在签订合同时已在国外工 作的人员和正在服兵役的人员,暂缓签订劳动合同,维持原劳动关系。   五、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被判监外执行交企业管理的原固定工,服刑期 间暂不签订劳动合同。   六、劳动者因患病等原因长期脱离生产(工作)岗位的,应签订《专项协议书》, 约定其在特定条件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暂时中止执行。 各项《协议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七、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 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 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说明的收件 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 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起,经过30日, 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规定做除名处理。   企业因故通知停薪留职期限未满的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或办理有关手续,也 应按照上述规定的方式通知本人。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及停薪留职协 议对其作除名或自动离职处理。   八、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培训费用问题。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凭证的情 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 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如果试用期满,在合同期内,则用人 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具体支付方法是:约定服务期的,按服务期 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速减支付;没约定服务期的,按劳动合同期 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递减支付;没有约定合同期限的,按5年服 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递减支付;双方对递减计算方式已有约定 的,从其约定。如果合同期满,职工要求终止合同,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 该项培训费用。如果是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的职工,职工在合同期内(包括试用期) 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则该用人单位可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 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四条第(一)项规定向职工索赔。   九、关于终于和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 [1995]309号)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同时规定: “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是指现在仍然有效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 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及《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 的规定》(1993年国务院令第87号)中的有关规定,即:凡属国有企业职工和 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 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在劳动合同终止以后,仍应执行其中有关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二)关于合同制职工调动、转移工作单位经济补偿金计发问题。在全面实行劳 动合同制度以后,职工调动、转移工作单位,均应通过与原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再与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来实现。职工提出调动、转移工作单位的,应当在与原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与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 二十四条向职工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金。由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合同制度实行以前原固定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当作为计发经济 补偿金的年限。   (四)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 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变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由于成 建制调动、组织调动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调动前的工作时间也应计算为“在 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十、关于职工年休假问题。《劳动法》第四十五条中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 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现因国务院有关职工年休假 的办法尚未出台,各单位仍按原休假办法执行。因此,《劳动法》第四十五条中关于 工作1年以上享受年休假的规定暂不能实行。   十一、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问题。《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有相关规定。涉及到其加班加点工资基数如何计算问题,各单位原则上可 按职工基本工资、每月平均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律贴、补贴3个部分之和作为基数来计 算。   以上请各单位认真按照执行。 (5)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