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委法规 > 正文

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造纸工业“十五”规划的通知(一)

国经贸行业[2001]855号颁布时间:2001-08-27

     2001年8月27日 国经贸行业[2001]8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轻工业发展的要求, 在原国家轻工业局和中国造纸工业协会研究编制的基础上,我委组织制定了《造纸工 业“十五”规划》,现发布实施。   造纸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业。《造纸工业“十五”规 划》对行业状况、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及差距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对国内外市场需 求、结构变动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较系统权威的判断,明确了我国造纸工业 “十五”发展目标、结构调整重点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 性的战略措施,是引导和推进行业发展与结构升级的重要文件。   请将研究、实施本规划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委(行业规划司)。 附件:造纸工业“十五”规划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 达国家,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在现代经济中所 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工业,在美 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等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 柱制造业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是技术、资金、 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 80%以上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不足 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造纸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 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 已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   行业产品范围有:纸浆、机制纸及纸板、加工纸、手工纸等。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1999年,按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造纸企业2500个, 纸及纸板产量2159万吨,固定资产原值合计91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 660亿元,流动资产年均余额594亿元,资产总计1611亿元,负债合计10 95亿元,资产负债率67.9%,职工人数86.4万人,工业总产值779亿元 (90年不变价,当年价875亿元),工业增加值2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1 2亿元,利税总额74.6亿元,其中利润29.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8 万元/人·年。   1999年,我国纸及纸板总消费量近3520万吨,全国纸及纸板产量290 0万吨(按97年统计口径),已成为世界第二纸张消费大国,纸张生产的第三大国。 现产品品种600多种,年进口量650余万吨,出口量30万吨左右,产品自给率 82%;人均消费量27.8公斤,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 装等现有较低消费水平的需求。   (二)“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是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生产经营困难,环保治理压力和 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造纸行业将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增长质量 方面。经过各方面努力,完成了“九五”计划,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是:   1、生产保持适度增长   2000年产量预计完成3000万吨,比1995年2400万吨增长25%, “九五”年均递增4.6%,比“八五”年均递增11.8%减少7.2个百分点。 “九五”产量累计完成14077万吨,比“八五”产量累计完成9610万吨增长 46.5%。   2、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加   制浆造纸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九五”前四年为362亿元,是“八五” 前四年182亿元的2倍,新增纸及纸板能力300万吨。预计“九五”累计完成 460亿元,是“八五”212亿元的2.2倍。新增纸及纸板能力预计达400万 吨。   (1)国内投资力度有所加大   “九五”国家安排两期“双加”工程和一批产品结构调整技改专项及国债贴息重 点技改项目共51个,总投资额约200亿元,预计可新增纸及纸板能力355万吨。 “九五”可完成20项,总投资额约85亿元。   (2)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九五”外资项目进展较快,已竣工投产的主要大型合资项目有:宁波中华纸业 公司35万吨/年涂布白纸板,江苏亚太纸业公司35万吨/年高级文化纸,上海韩 松潜力纸业有限公司12万吨/年胶印新闻纸,镇江金东纸业公司70万吨/年高级 文化用纸(一期工程),广东东莞九龙纸业公司年产20万吨牛皮箱纸板和牛卡纸等, 以上几个项目总投资额约200亿元。   1999年造纸行业实收资本中,外商及港台资本占32%。   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原料结构   纤维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九五”期间,年耗纸浆总量中,木浆比重由12.5 %提高到17.9%,废纸浆比重由37.2%提至40.9%,而非木浆比重由 50.3%降至41.2%。浙江、广东等省,原料结构调整力度较大,废纸浆分别 占本省总耗浆量的77%和56%。   (2)产品结构   通过调整,产品开始转向适应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淘汰了部分低 档书刊纸、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开发出胶印新闻纸、彩印书刊纸、胶版印刷纸、 高级文化用纸、中高档生活用纸、牛皮卡纸和牛皮箱纸板、涂布纸及纸板、白卡纸等 市场急需产品。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优等品率30%以上,中高档产品比重由30 %增至40%。   (3)企业结构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规模结构得到调整,大型规模企业数量有所增加,生产集中度有一定 提高。   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2000年达44家,比1995年增加30家。最大 规模制浆造纸企业,1995年为24万吨/年,目前为70万吨。   第二,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通过政策倾斜和优势企业的扩张,以资本运营为主要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促进 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企业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尤其是跨省市建立的大型纸业集 团公司,如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维达纸业公司等。   第三,所有制结构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共存、互补的格局。   1999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制浆造纸企业产值中,国有企业占 29.8%,“三资”企业占27.7%,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占42.5%。   第四,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进展   近年来,已有相当一批重点制浆造纸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在深、沪两地 上市的造纸企业有16家,约占轻工上市公司的20%,资产总规模130亿元。   (4)技术结构   通过调整,淘汰了一批工艺技术落后、装备陈旧的生产线和机台,新增一批具有 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线,加速了造纸工业技术进步,使造纸工业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如南平纸厂新上新闻纸机,幅宽5.5米,车速18 00米/分;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上高级文化纸机,幅宽4.55米, 车速1100米/分;红塔仁恒纸制品公司新上纸板机,幅宽4.8米,车速600 米/分;镇江金东纸业公司新上2台高级纸文化纸机,幅宽9.7米,车速1500 米/分;广东维达纸业新上卫生纸机,车速2200米/分等,其技术装备达到国际 一流水平。青州纸厂、南宁纸厂等制浆生产线也在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国产麦草浆连续蒸煮技术装备及碱回收设备成功的运用,推动了麦草制浆及环保 技术的进步。   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9年,33项造 纸科研成果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奖,66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5)区域布局发生了新变化。   总体上讲,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东部地区已成为外 商关注的投资热点区域。如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市已建成一些大型 造纸项目,这对改变这些省市的造纸工业结构,乃至对全国造纸工业都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   4、重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作有一定进展   1996-1998年,全国取缔和关停小制浆造纸企业5911余家,大大减少 了污染源。   企业加大了环保投资力度,使环境工程与技术改造、基本建设项目同步。项目单 位通过实施清洁生产,达到了增产不增污或以新带老,实现了减污目标。   根据国家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折算,1999年与1996年比较,平均每个企业 年排出COD量减少61%。   近两年,麦草浆碱回收技术与装备有突破性进步,国内可提供成套的设计与装备, 现有18家草浆碱回收企业坚持生产。   (三)存在问题   造纸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总的表现为:产品有效供给与需求失衡,产品 品种、质量、档次难以满足纸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与品种多样化要求。1995-19 99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4.8%,消费量年均增长7.4%,进口量年均增 长21.1%,国产纸自给率由89%降到82%。目前存在着木浆比重低,企业规 模小,中高档纸生产能力不足的三个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以及污染治理负担重和 建设资金不足的两个难点问题。   1、木浆比重低,进口量大--原料结构不合理   我国造纸企业大都以麦草和废纸为主要原料,以木材、芦苇(芒杆)、竹、蔗渣 等纤维原料造纸的企业不足200家。在国产纸浆中木浆比重不足10%,非木浆比 重47%,废纸浆比重40%,其他纸浆3%。现有木浆比重与国际上现代造纸工业 采用90%以上木浆造纸相比,显然不尽合理。为了弥补木浆原料严重不足,每年需 进口木浆和废纸,1999年进口木浆310万吨,废纸252万吨。   2、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国造纸企业约有5000家,企业平均规模年产约6500吨。与世界 造纸企业平均年产4万吨规模相差甚大。   3、品种不够齐全,档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纸及纸板产品品种较少,只有600多种,是发达国家可生产纸种的 一半。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其中,低档产品占60%,中档产品占20%, 高档产品占20%。随着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现有产品结构,已不适 应纸张消费市场的变化,形成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加剧了对进口纸及纸板的依赖性。 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高档纸及纸板进口量逐年递增,进口份额较大的主要有牛皮卡及 牛皮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等四类产品,其比重占进口总量的 60%-70%,其中铜版纸进口量大于国内同类产品产量。   4、环境污染大,治理负担重   根据1999年环境统计公报,县及县以上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30亿吨, 占全国工业总徘放量15.6%;其中达标排放量11.2亿吨,仅占总排放量的 37.3%。排放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295.9万吨,约占全国工业总排 放量43.5%。可见我国造纸工业现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治理任务相当繁重。   5、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现代造纸工业建设规模大、起点高,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相当石油、化工、冶 金等工业。每万吨纸浆投资约1.2-2.0亿元资金,每万吨纸及纸板投资约1.0 -1.2亿元资金。目前造纸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筹资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搞更新 改造或扩建项目十分困难。以“九五”列入国家“双加”工程等技改项目为例,因资 金短缺,只完成20项,项目个数与投资额分别完成其总数的39%和42.5%。 其它项目因资金不落实,均延期实施。   (四)问题和差距的成因分析   我国造纸工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成因是多方面的,突出有两个长期未得到解决的 问题,第一个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即纤维原料结构不合理问题,这属于资 源问题;第二个是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问题,这属于资本问题。资源和资本竞争力都弱, 是与国际纸业差距大的主要成因。   二、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市场分析预测   1、世界纸浆   (1)世界纸浆的生产量与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生产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66万吨,年均增长率0.94%,1999 年生产量为17913万吨,比1996年增加497万吨。   --消费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216万吨,年均增长率1.23%,1999 年消费量为18007万吨,比1996年增加以8万吨。   (2)世界纸浆产量区域分布   北美约占47%,欧洲约占23.5%,亚洲占20.5%,拉丁美洲6%,非 洲占1.7%,大洋洲占1.3%。   (3)纸浆品种   化学浆产量占70%,机械浆占20%,其他浆10%。   (4)纸浆纤维原料组成。   木材54%,回收纤维(木质)35%,非木纤维6%,矿物质等非纤维成份5 %。   (5)世界纸浆贸易现状   目前,世界生产纸浆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自产自用,商品纸浆不足四分之一。世 界商品浆贸易量约4000万吨,净出口国为数不多,大部分是有出有进。出口量最 多的是加拿大,约占商品纸浆总量四分之一。   (6)世界纸浆未来需求预测   世界纸浆在未来5年,总需求量年均增长率预测为2.5%。预计2000年达 19190万吨,2005年达21712万吨。其中化学商品纸浆需求量年均增长 率为3%,2000年4251万吨,2005年4928万吨。市场需求商品纸浆 主要品种:漂白与未漂白针叶木浆、漂白阔叶木浆、化机浆、废纸浆等,其中漂白阔 叶木浆和废纸浆、化机浆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国际市场商品木浆主要增产地 区是南美和亚洲。   2、世界废纸   废纸作为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只有10-20年历史,资源主要在高消费区的北美和 欧洲。废纸除在北美和欧洲内部贸易外,主要由北美和欧洲流向亚洲。世界废纸出口 贸易量约1600万吨,其中美国出口量最大,约750万吨。预计本世纪初这种废 纸流向仍将维持相当时期。但随着环保和资源意识的提高,各国将会加强利用本国废 纸的力度,可供国际贸易的废纸量及供求关系可能会有改变。   3、世界纸及纸板   (1)世界纸及纸板生产与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生产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124万吨,年均增长率3.8%,1999 年产量31571万吨,比1996年增加3374万吨。   --消费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166万吨,年均增长率4.0%,1999 年消费量31439万吨,比1996年增加3499万吨。   --人均消费量:   1999年为52.6公斤/年·人,比1990年提高1.18倍,年均递增 1.9%。   1999年美国纸及纸板生产量8806万吨,消费量9465万吨,人均消费 量347公斤/年·人,均居世界首位。   (2)世界纸及纸板贸易   世界纸及纸板贸易量约占世界总贸易量的2%。近几年世界纸及纸板进出口贸易 总量为1.2-1.3亿吨,纸及纸板贸易多数国家有出有进,出口大于进口的有加拿 大、瑞典、芬兰等国,纸及纸板产量前三位的美国、日本和中国,其进口量均大于出 口量。   世界纸及纸板的消费,主要分五大类:新闻纸(12.7%),印刷书写用纸 (29.4%),卫生纸(5.2%),纸板(42.3%),包装纸及其他 (10.4%)。   在国际贸易中主要有六大纸种:   ①新闻纸;②涂布含机浆纸;③非涂布含机浆纸;④涂布化浆纸;⑤非涂布化浆 纸;⑥牛皮箱纸板。   (3)世界纸及纸板未来需求预测   对未来5年世界纸及纸板消费量预测,年均增长率为2.5-3%。   2000年达3.17-3.19亿吨;2005年达3.58-3.67亿吨。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主要品种有印刷书写纸、新闻纸及箱纸板等。          2000年  2005年 年均递增率          (万吨)  (万吨) 预测印刷书写纸   9552   11074    3%   新闻纸     3820   4322     2.5%   箱纸板     6004   6961     3%   (4)中国纸张贸易前景   我国纸浆、纸及纸板的国际贸易以进口为主,并呈逐年递增势态。出口量虽小, 只有几十万吨,但也在逐年增加。基于我国现有产品结构和森林资源匮乏的现状,预 计今后较长时期内,纸浆、废纸、纸及纸板仍将是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由于国内企业 的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预计出口量会有进一步增加。   (二)国内纸张市场分析预测   1、国内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纸张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纸及纸板消费结构正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 变,现有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正受到严峻挑战,已满足不了新闻、出版、印 刷、包装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所需产品的要求。另外,经济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纸张形成新的需求,现有办公用纸、信息用纸及生活用纸的品种 档次和质量,均不适应迅速发展的消费要求。需开发花色品种和优质适销实用的高、 新、特色产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纸业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纸 和纸板产品消费结构将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并发生深刻变化,中高档纸品需求会扩大, 低档纸品需求将萎缩,市场消费结构将形成多层次,品种多样化,质量高档化,售价 合理化的新格局。 纸及纸板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1990-1999年年均递增率% 消费量(万吨) 1443 2650 3525 10.4 纸及纸板消费中几个主要品种 单位:(万吨) 品种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1990-1999年平均递增率% 涂布白纸板 10.6 97.8 246 41.8 高强瓦楞纸 24.0 116.0 250 29.7 牛皮箱纸板 63.3 165.0 279 17.9 铜版纸 27.4 67.5 133 19.2 生活用纸 67.9 206.1 246 15.4   2、入世影响   加入WTO,对造纸行业的影响是机遇、挑战并存。一方面由于受全球经济一体 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的影响,世界造纸工业国际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 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吸引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向中国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与升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有造纸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将对我 国造纸行业产生短期震动和长期影响。入世后纸张关税削减幅度由1998年年均关 税20%左右,逐步降至平均关税5-6%,进口纸将会增加,这对我国纸张市场和缺 乏竞争力的生产企业会造成较大冲击。从发展角度看,今后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资 本、资源、人才、技术、质量、价格及营销服务等方面,这对现有国内造纸企业提出 了严峻挑战,并带来相当大压力。   3、主要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新闻、出版、印刷、包装等相关部门对纸及纸板需求趋势分析,对2005 年国内纸及纸板市场消费总量预测如下:   (1)纸和纸板消费总量预测:   2005年纸及纸板消费总量5000万吨,比2000年预计3600万吨增 加1400万吨,年均增长率6.8%,人均消费达38公斤。   (2)主要产品需求量预测:  (单位:万吨)           2000年  2005年 ①新闻纸       165    240 ②印刷书写纸     860   1140  其中:书刊印刷纸  330    480     书写纸    133    180     涂布纸    200    320 ③生活用纸      260    320 ④包装用纸      460    530 ⑤白纸板       385    530  其中:涂布白纸板  285    340 ⑥箱纸板       530    780  其中:牛皮箱纸板  285    420 ⑦瓦楞原纸      700    930  其中:高强瓦楞原纸 260    480 ⑧特种纸及纸板    80    180   (三)行业发展趋势   1、国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   国际造纸工业面临纸张市场日趋全球化及各国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 势,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可再生的低成本林木及废纸为主要原料制浆造纸,加速技术 进步,降低消耗,实施清洁生产,加速企业间联合兼并,加强市场竞争与控制能力, 改追求产量变重视效益,使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正朝着高速、高效、高质量、低消耗、 连续化、自动化作业并与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发展。   (1)生产技术   制浆方面,化学制浆向深度脱木素蒸煮工艺,氧脱木素、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 方向发展。如低能耗冷喷放间歇蒸煮(RDH)、超级间歇蒸煮(SuperBatch)、改 良型连续蒸煮(MCC)、延伸改良型连续蒸煮(EMCC)、“低固形物”和“等 温”连续蒸煮、无元素氯漂白(ECF)和全无氯漂白(TCF)等新工艺技术。高 得率制浆技术也是今后开发的方向,如预热木片磨木浆(TMP)、化学机械浆 (CMP)、预热木片化机浆(CTMP)、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浆(APMP) 等。   造纸方面,纸板机向宽幅、高速、高效、低能耗和提高单机能力的方向发展,同 时开发纸表面处理新技术。如新闻纸机幅宽10米左右,车速1800-2000米 /分;文化纸机幅宽10米左右,车速1500-1800米/分;薄页纸机幅宽4米 以上,车速2000-2500米/分;纸板机幅度6米以上,车速1000米/分。   (2)生产消耗   世界造纸最先进消耗水平吨浆纸的综合能耗0.85吨标煤(我国1.55- 1.7吨标煤);吨浆纸综合水耗,世界最先进水平35立方米,其中吨纸水耗10 立方米(我国浆纸综合水耗约300立方米,其中吨纸水耗100立方米)。   (3)生产规模与企业组织   生产规模加速向大型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国际性大型集团发展,是世界制浆造纸 企业今后发展趋势。1997年全球超过500万吨生产能力的纸业公司有10家, 100万吨的有54家,前150家大公司产量占总产量69%。目前世界最大制浆 造纸企业,销售额为240亿美元,是我国现有全部造纸企业销售总额2.4倍,可 见世界制浆造纸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1998年世界浆厂(中国大陆除外),平均规模21万吨;纸厂平均规模约8 万吨;北美浆厂平均规模38万吨,亚洲(日本、印尼、韩国)33万吨,西欧20 万吨;北美纸厂平均规模18万吨,西欧、亚洲(印尼、韩国、日本)均为8万吨。   2、国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   (1)国内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方向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产业现代化是我国造纸工业 新世纪发展战略的基本任务。随着行业进入资本、技术、规模、品牌等全面竞争阶段, 造纸产业的现有规模,素质、结构必将逐步升级。技术发展将是引进与开发并举,重 点在原料、产品、环保、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适用技术。   (2)相关行业发展对造纸工业的影响   制浆造纸工业是关联效应比较显著的一个产业,其中农林、机械、印刷出版、化 工、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对造纸工业影响至关重要。   农林--农林业提供造纸原料。优质低成本原料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林 苇基地的建设是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机械--国内造纸机械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制约了国内造纸工业的发展,尤其 是大型专业设备及配套微电子控制装置一直由国外引进。在市场对纸业技术装备水平 和投资成本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加快改变国内造纸机械行业落后状况,在引 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开发经济实用的大型先进造纸装备,以适应造纸工业发 展。   包装--随着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商品包装向精美装潢和高档包装方向发展, 以纸代木、以纸代铁和以纸代塑等绿色包装成为发展趋势。纸包装产品重点发展彩面 纸盒,折叠纸盒、纸杯、纸餐具、纸袋和高强纸箱等,相应要求包装纸及纸板的品种、 档次、质量均要适应纸包装的发展。今后5年,预测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将以10% 以上速度增长。纸品包装产量比重仍将占50%以上,有广阔市场。   印刷出版--近年来,我国印刷业普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整个行业面貌一新。 高速轮转技术普遍采用,特别是多色胶印技术的发展,给作为基材的纸张供给结构及 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适合彩印的纸张品种质量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今 后5年预测图书增长7%以上,报纸增长8%以上。印刷出版业的技术进步,将促进 纸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化工--化学助剂的使用对纸张品种、质量、档次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但目 前国内供应的品种、质量远不能满足纸业发展的需求。化工部门需要开发经济适用助 剂产品,替代进口。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