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委法规 > 正文

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造纸工业“十五”规划的通知(二)

国经贸行业[2001]855号颁布时间:2001-08-27

  三、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造纸工 业实际,突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科技进步水平,提高 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针对产品有效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矛盾,应努力提高产品质 量和档次,增加新品种,节能降耗,治理污染,提高市场有效供给水平,实现造纸行 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推动我国林纸一体化发展 和优质造纸速生林基地的建设,同时提高废纸利用比例。   (2)坚持深化改革,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原则。实施大型企业集团战略,提 高制浆造纸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3)坚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 造纸行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促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发展开放型造纸工业,加快与国 际纸业接轨。   (5)坚持工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五”末,使造纸工业现有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状况得到较大改 善,促进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推进重点企业实现大型化和生产现代化,使 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造纸工业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实现制浆造纸生产技 术现代化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造纸工业“十五”发展目标如下:   1、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   2005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3920万吨左右,比2000年的3000万吨 增长27-33%,年平均递增速度4.8-5.9%,人均消费水平34-38公斤。 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250亿元,比2000年预计860亿元年均递增 7.8%。工业增加值达335亿元,比2000年预计230亿元年均递增7.8 %。   2、主要产品产量、品种及质量   (1)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2000年预计 2005年 ①新闻纸       145   230 ②印刷书写纸     760   1000  其中:书刊印刷纸  290   360     书写纸    140   180     涂布纸    102   240 ③生活用纸      250   320 ④包装用纸      420   460 ⑤白纸板       250   400  其中:涂布白纸板  200   280 ⑥箱纸板       370   640  其中:牛皮箱纸板  160   300 ⑦瓦楞原纸      550   720  其中:高强瓦楞原纸 150   320 ⑧特种纸及纸板     60   150   (2)产品品种   产品品种:重点发展市场缺口较大的产品,“十五”期间开发新品种、新产品 120-150个,使全国纸及纸板品种达750个左右。   (3)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中、高档次产品及名牌产品        2000年  2005年 中高档产品  40%   60% 低档产品   60%   40%   3、纤维原料   逐步实现以木浆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原料,较好地解决纤维 原料供给问题。            2000年 2005年 木浆比重(含进口木浆)  16   20 废纸浆比重       41   45 非木浆比重       43   35   4、技术创新   (1)提高国产制浆造纸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水耗, 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   (2)加快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使产业 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3)“十五”完成重点科研项目50个,技术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由2 000年的10%达到2005年的15-20%。   5、企业结构   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大型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中小企业向特色化发展,逐步 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年产10万吨以上制浆造纸企业,2 005年达到60个(其中30万吨以上20个,100万吨以上3个)。   6、区域结构   根据市场、资源等综合条件布局,形成符合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协作的造纸 区域结构。   7、经济效益   2005年利税160亿元,其中利润60亿元,重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0 000元/人·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5%。   8、环境保护   2005年全国造纸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四、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   造纸工业今后调整与发展的重点是:立足改革、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产品、重点 企业、重点地区),抓好六个调整(原料、产品、企业、技术、区域、投资),强化 一个环境治理,实现既定目标。   (二)主要措施   1、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 木纤维。   (1)木材纤维   解决好木材纤维来源问题是实现原料结构调整的关键。我国森林资源匮乏,造纸 工业发展所需木材原料要靠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解决。   国内来源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颁发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 展木浆造纸,大力发展人工速生造纸工业林基地(南方松、桉树、杨树等树种),逐 步实现大型制浆造纸企业60%用材供应基地化。重点建设项目:湛江、海南及重点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二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调整现有木材资源的消费结构, 采取减少农民自用材和烧材,并提高商品材出材率等措施,适当增加造纸用材量;三 是充分利用林区采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材,大力发展木片 制浆;四是加强纸厂现有自营林地管理。总面积700万亩,约40%的基地林逐步 进入间伐或主伐期,可做为企业原料来源的补充。据林业部门预测,采取多渠道供应, 2005年可能提供造纸材3800万立方米。   国外来源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国外木材与木浆资源,鼓励外商和有 条件的国内企业在境内外合资或合作建设大型木浆造纸厂,重点项目有马来西亚浆厂、 宁波、镇江纸及纸板项目等;二是鼓励进口原木、木片、木浆、废纸,并保持纸和纸 板的适当进口量,弥补我国木材资源短缺和木浆生产能力的严重不足;三是要选择有 条件的国家与地区,由我国投资在国外租地造林,建设速生造纸用材林基地。   通过以上措施,木浆比重2005年提高到20%以上(含进口木浆)。   (2)废纸   充分利用废纸资源是调整造纸原料结构的重点措施。在扩大利用进口废纸的同时, 更应该加强国内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尽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和供应的市场体系。规划 在山东、广东、福建、江苏、天津等地沿海港口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和大型废纸浆 厂,为纸厂提供商品废纸浆200万吨。对某些纸张与纸板品种,从立法上应规定掺 用废纸浆比例。废纸浆比重:2005年提高到45%(其中进口废纸浆10%)。   (3)非木纤维   合理利用非木纤维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是调整我国造纸原料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鼓励发展芦苇、竹和甘蔗渣制浆造纸,合理利用麦草发展高得率纸浆,对麻 类加强研究,适度发展。主要措施:一是扩大基地供材量,特别是芦苇基地建设, “十五”应给予高度重视。芦苇基地应以改造低产田为主,科学育苇,提高单产,同 时适当扩大长苇面积。2005年计划芦苇基地长苇面积达850万亩,比2000 年预计增加100万亩,提供造纸用苇300万吨。在发展芦苇基地的同时,规划在 芦苇资源比较丰富的湖南、湖北、江苏、新疆、吉林、内蒙等地发展大型芦苇制浆造 纸企业,支持苇浆造纸发展;二是在广西等地发展甘蔗渣制浆造纸;三是合理利用草 类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实施规模经营,清洁生产的措施。规划对山东、河南、 河北、安徽、江苏等麦草资源丰富地区的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构性的投资改造, 使这些企业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木浆比重:2005年降至35%。   通过提高国产本浆比重,增加进口木浆木材,进口废纸及进口纸及纸板,使木纤 维纸及纸板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的比重提高,2000年为36%,2005年达4 4%。   2、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适应多元化消费结构需求。纸及纸板产 品应向薄型化、上质量、上档次、多品种方面发展,大宗产品要突出提高质量和档次, 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如印刷书写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等几大类产品;特色产品要 注重增加新品种和新产品。   一是发展高档新闻纸、胶印书刊纸、信息用纸、办公用纸、食品医疗用纸、商品 包装装潢用纸和纸板、涂布纸和纸板及中高档生活用纸等短线产品;加快低档印刷书 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等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各类加工原纸质量,实现与重点加工纸厂 协调配套,大力开发特种用纸和工业加工纸,如柔性包装纸、复合纸、汽车滤纸、装 饰涂布纸、喷墨纸、干法系列纸等新品种;限制质量低劣、市场滞销产品发展。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现有企业的改造,对重点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大幅度提 高重点产品的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优势企业竞争能力。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减少低档产品生产能力。   四是加大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外商在境内合资、合作建设纸厂,生产替代进口的 纸及纸板产品。   五是搞好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及重点新建项目。   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贴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双高一优”专项、清洁生产专项和 列入“十五”计划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外资项目及其他重点技改和基建项目。   主要项目有:广州、南平、齐齐哈尔、江西、吉林、石岘、宜宾、鸭绿江、上海 韩松潜力等造纸企业的新闻纸技改和扩建项目;湖南岳阳、山东华泰、山东泰山、晨 鸣汉阳、山东晨鸣、河南银鸽、山东高唐、辽宁金城等造纸企业的文化用纸技术改造 项目;宁波、镇江、山东太阳、安徽马鞍山、河北冀腾、山东临清、上海开伦、陕西 百特等造纸企业的包装纸板项目;浙江民丰、广东华新、江苏新忻等造纸企业的特种 纸项目。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一批具有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水平的产品。   3、调整企业结构,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型企业特色化,企业经济类型多 元化,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1)深化改革,搞活企业。   一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加快国有造纸企业的体 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 为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 核心能力强的大型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造纸企业,对现有这类企 业,主要通过调整、改组和改造,特别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依法关闭等措施, 使一批中小造纸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以多品种、特色产品充实市场,拓宽生存与发展 空间。   二是积极发展“三资”制浆造纸企业。   三是鼓励股份制企业、集体及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各种所有制经济 形式与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总体上搞活造纸企业。   (2)实施纸业规模经济政策。   重点提高单机和单条生产线的规模。   企业最小规模:木浆纸厂年产10万吨;草浆纸厂年产3.4-5万吨;特种纸及 纸板厂年产0.5-1万吨。化学木浆:新建、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年产30万吨,老 企业制浆系统技术改造年产10万吨;化机浆新建生产线年产10万吨,老企业制浆 系统技术改造年产5万吨。非木浆:芦苇、蔗渣、竹等原料化学浆,改扩建制浆生产 线规模5万吨;麦草化学浆:改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3.4万吨。初步规划:至20 05年规模100万吨以上企业有镇江金东纸业、宁波中华纸业、山东晨鸣集团公司、 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等。规模30万吨以上企业有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青山股 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岳阳纸业集团、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 份有限公司、河北冀腾纸业、吉林纸业、上海开伦纸板总厂、上海韩松潜力纸业、无 锡龙达荣成纸业、苏州紫兴纸业,常熟亚太纸业、马鞍山山鹰纸业、江西纸业集团、 山东华众纸业、山东太阳纸业、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博汇纸业、红塔仁 恒、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芜九龙纸业、湖北帅伦纸业集团等。   4、调整技术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推进技术与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的决定》,实施“科教兴纸”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造纸工业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   (1)研究制订造纸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造纸工业产业技术政策。   (2)加大科技投入,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解决一批对造纸工业发展有重大 影响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现代化问题,提高设备及产品的创新能力。   (3)强化先进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国内外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   (4)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技术与装备,通过消化吸收、专利转让与创新工作, 提高国产造纸机械的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促进实现国产化,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 差距。   (5)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造纸产业。一是技术改造项目要体现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与国内创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的技术起点要高,具有前瞻性。通过技 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开发与老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 值。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开发创新能力。   (6)要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与使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全行业职工 素质的提高;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7)重点开发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造纸方面 要重点发展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新原料、新浆种、 各种化学助剂、胶料、填料、涂料的应用、废纸处理、纤维回收、节约用水和防治污 染、保护环境的适用技术,以及提高速生林和芦苇质量与产量的无性繁殖,遗传工程 技术等。   (8)节约用水是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之一,新建厂必须采用节约用 水措施,严格执行产品用水量定额标准,废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老企业要大 力推广节水工艺和设备,降低用水量。   5、调整区域布局,力求资源配置合理化   根据资源和市场状况,对造纸工业区域布局进行调整。东北地区造纸工业基础较 好,以技改和扩建为主,继续发挥其造纸工业老生产基地的作用;南方集体林区包括 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区)及云南 思茅林区,具有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优势,应将原料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逐 步发展成为我国木浆造纸重要生产基地;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东 等省,该地区既有丰富的非木材纤维原料,也有发展杨木纸浆造纸的潜力,应支持重 点厂的技术改造,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杨木、废纸、商品木浆等资源利用; 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扩大利用商品纸浆和国内外废纸资源,发展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 方面占有区位优势,适宜发展大型造纸企业,应该切实做好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工作, 形成纸产品加工出口重要基地;西北地区,今后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应田地制宜 地适当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   在区域调整中,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浙江五省近年来纸及纸板产量之和一 直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50%以上,属生产大省,对纸张市场供应影响较大。特 别是山东、河南、河北造纸原料以非木材为主,对其省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应给予高度 重视。   6、加大治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造纸行业要坚持“综合防治,厂内为主”的方针。 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总的原则应是从预防、管理和治理三个方面加以控制。一要突 出抓好三个重点,即抓全国重点污染源造纸企业环境防治规划的落实;重点解决麦草 制浆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重点做好“三河、三湖”和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造纸企 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认真实施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治 理,“关小治大”减少分散的污染源点;对新、改、扩建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全过程控制和防治污染,并实行“三同时”建设;三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特别 是对麦草制浆及污染治理的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   7、扩大开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改善投资结构。   初步预测:“十五”期间,拟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1400万吨(含淘汰落后 生产能力及环境治理所关停生产能力400万吨),新增商品纸浆生产能力150万 吨,估算需总投资1600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约320亿元。   资金来源:(1)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外商直接投资, 二是积极争取外国政府或银行优惠贷款,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融资。(2)开拓国内融 资渠道,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本。一是股市集资,二是由国家或银行担保发行企业债 券,三是银行贷款,四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和上下游产业直接投资,五是企业重组、 兼并,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融资筹资能力,集中资金投入重点项目。   资金投向:“十五”要集中有限资金重点投向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基本建 设投资重点用于发展商品纸浆、木浆造纸、原料基地及污染治理;技术改造资金重点 用于骨干企业挖浴改造,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合理经济规模及发展深加工。   (三)政策建议   1、积极研究推进设立造纸工业产业投资基金,为造纸工业的调整和发展开辟重 要的融资渠道。其理由,一是由于纸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从国内看,仅靠国 家投资和银行贷款难以满足需求不断增长的纸业发展需要;二是由于国内民间资本雄 厚,使基金设立成为可能,而设立造纸产业投资基金,可将社会无数零星小额的社会 闲资和短期消费资金转化为巨额的中长期建设资金,为纸业发展服务,三是纸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工业,总量短缺,产业增长潜力巨大,符合设立基金的基本要求。   2、各级政府应支持现有造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跨地区重组,发展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现代纸业大集团或大公司,鼓励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力 度,支持其快速发展。   3、研究调整进出口政策,支持国内纸业的发展。鉴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将减少木材采伐量,制浆造纸用材短缺和价高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降低木浆造纸厂 生产成本和保证木材供应,建议对企业进口木材、木浆和废纸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同时建议限制国内木材和木片的出口量。   4、对纸及纸板的外商投资政策作适当调整,建议由限制类改为鼓励类,以吸引 外资,加快纸业结构调整。   5、建议对制浆造纸企业治理污染的环保投资,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实行专 项环保投资;二是对环保项目给予优惠贴息贷款;三是对利用林区废弃物、废纸生产 的纸及纸板减免增值税。   6、鉴于纤维原料问题是制约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在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同时,鼓励扶持芦苇原料基地和竹原料基地的 建设,继续支持建立育苇、育竹基金并及时调整育苇费、育竹费提取标准。支持开展 “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的专项工作,以利于废纸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