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投资价格法规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环保总局、银监会电监会印发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的紧急通知

发改产业[2004]941号颁布时间:2004-05-26

     2004年5月26日 发改产业[2004]9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环保总 局、银监会、电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附件)已报 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焦炭行业是高污染行业,目前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已远远超过了预期需求,必将导 致产能过剩、竞争无序、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甚至造成金融风险和社会、经济其他 方面的隐患。为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法律和行 政手段,加强调控和规范管理,尽快抑制目前焦炭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势头,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尽快制定、完善相关规划和管理措施,明确职责,加 强监督管理。各地方人民政府,要立即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的清理和 规范小组,对焦炭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附表一、附表二),并 将清理和规范意见于2004年7月底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 各地自查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抽查,在汇总分析地方自查 和有关部门抽查情况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告全国焦炭行业清理和规范结果。   联系人:产业政策司一处 舒朝晖、曹云峰   电话:010-68535591 010-68535592 附件: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受国内钢铁和其它行业发展的拉动,焦炭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产品价格 持续攀高。国内焦炭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日趋升温。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已 近1.78亿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出口1472万吨,出口量已占世界 贸易量的56.4%左右。   一些地方和企业为获取局部和短期利益,不顾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惜损害环境 和浪费资源,纷纷扩建、新建焦炭生产装置,盲目扩张生产能力。1999年9月1 日和2000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的《工商投资领域制 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的土焦(含改良焦,下同)生产装置也在部分地区死灰复燃。据 统计,目前全国有700多家炼焦企业,各类焦炉1900多座,机焦生产能力已达 1.8亿吨,在建约8100万吨,远远超过国内焦炭需求总量,势必造成资源的浪 费和投资的损失。2003年我国土焦产量达0.46亿吨,同比增长15.3%。 土焦生产工艺落后,不能回收煤气,每年放散煤气约200亿立方米以上,折合损失 1800多万吨标煤,同时与机焦相比多消耗优质炼焦煤约2200万吨,资源浪费 严重。   焦炭生产排放出废水、废气、苯并芘等大量有害污染物,是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 之一。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加 强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炼焦行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清理和规范意见:    一、全面清理整顿,优化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特别是近年焦炭产量增长较快、土焦产量 较大的地区,要立即对现有焦炭生产企业和在建、拟建的焦炭生产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 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原国家经贸委报经国务院同意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的要求,坚决淘汰土焦。现有土焦生产一律停止,对 土焦生产装置进行废毁处理。   (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焦炭企业污染物排放 动态监测制度,对焦炭生产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监控。要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的原则,提高和征收焦炭生产排污费。对环保和综合利用设施不配套、超标排污的机 焦生产企业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同时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企 业需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专家组验收合格,发放排放许可证 后方可恢复生产。经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国家环保、节能标准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 闭。   (三)对须依法关闭的焦炭生产企业,水、电供应部门要立即停止供水、供电, 运输部门不能安排运输计划。   (四)对2000年以后建设的焦炭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要逐项查清项目审批、 用地审批、环保审批、工商登记及给予信贷融资支持等方面情况,凡审批手续不健全 或有违规审批情况的企业和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核,并追究有 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不符合审批要求的企业要立即停产、关闭,不符合审批要求的项 目要立即停止建设。   二、统筹规划,控制总量,抑制盲目扩张   (一)对焦炭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国家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依照“控制总 量、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尽快组 织有关部门和重点省区统筹制定焦炭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和煤化工发展规划,对各地的 焦炭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抑制盲目扩张,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强化炼焦煤资源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煤炭法》的有关规定,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 把炼焦煤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炼焦煤资 源保护性开采规划,合理调控全国炼焦煤开采建设规模。制定炼焦煤开采监督管理办 法,建立严格的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制度,规范炼焦煤开发秩序。   (三)严格审批管理。除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配套建设和城市居民供气需要建 设的焦炭项目外,在国家有关新的政策规定出台前,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暂停审批新 的焦炭生产项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用地申请,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 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注册。   (四)加强金融监管。各金融机构不得向国家已明令淘汰、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 焦炭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对已发放的贷款,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回收,最大 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   三、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   (一)严格市场准入管理。为确保炼焦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先进性,满 足环保、节能要求,焦炭投资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为:   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米以上(含4.3米),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 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废水处理设施,焦炉煤气回收、净化和 综合利用等装备,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产)。对煤焦油、粗轻苯采取集中加工和深加工。在城市规划区2公里以内(城市居 民供气需要项目除外)、居民聚集区500米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和公路干道两旁1 公里范围内、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内不得建设焦炉。   (二)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焦炉节能环保改造。鼓励大型企业积极采用装入煤水 分调节(CMC)、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干法熄焦(CDQ)、导热油换热、 炼焦装煤除尘、推焦除尘、废水处理、煤气脱硫脱氰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对现有焦炭 企业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对煤焦油、粗轻苯的集中加工和 深加工,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   (三)取消炼焦煤、焦炭的出口退税。炼焦煤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稀缺能源,要 控制炼焦煤、焦炭出口,取消炼焦煤、焦炭的出口退税。   (四)改进和完善焦炭出口管理制度。商务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焦炭出口配额 分配办法。尽快修订焦炭出口企业(生产和贸易)的资质条件和认定办法。要重点支 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和环保、节能达标的焦炭生产企业出口,严禁土焦出口;加强对 已发放配额的管理,严禁以各种名义收费或倒卖出口配额,对违规的企业要依法惩处; 加强对焦炭出口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针对焦炭出口 企业配额使用过程中各种乱收费和变相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收费的,要依 法严肃查处。   (五)强化对焦炭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督。新建成的焦炭生产装置,需经省级投资、 行业管理、土地、环保等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专家组,按照准入条件要求验收,并将 验收结果报国家发改委备案。验收合格后,水、电供应企业才能供水、供电,企业方 能组织生产销售,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供电企业的监管。   (六)加强信息引导和行业自律。炼焦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国内外焦炭市场需求、 炼焦工业技术发展等情况的分析与研究,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宣传、贯彻 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反映焦炭生产和市场供需情况,推广焦炉环保、节能新技术,制 定行规行约,引导企业合理经营和发展,实现行业自律。 附表:一、焦炭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略)    二、焦炭生产企业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情况调查表(略)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