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投资价格法规 > 正文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计外资[2002]1092号颁布时间:2002-07-08

     2002年7月8日 计外资[2002]109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人 民银行各分行、外汇管理局各分局、有关金融机构:   为推动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工作,国家计委会同中国人 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指导意 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1980年以来,我国累计借用国外中长期债务资金约1700亿美元(不含外 商投资企业),通过利用这些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在推动基础 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提高国内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发 展。   多年来,我国对外债一直实行全口径管理,严格控制外债规模,保持合理债务结 构,国家外债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一些借用外债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大中 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防范外债风险还缺乏足够认识,措施不够得力, 给今后企业经营和国家外债安全带来隐患。亚洲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教训均 表明,外债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外债安全 对国家外债安全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优化外 债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外债安全是国家整体外债安全的基础   为确保对外偿还,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 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尽管对外债务人是财政部或金融机构,但事实上, 真正的承贷和还贷主体是企业。到2001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1071亿美元, 其中长期外债1195亿美元,短期外债505亿美元。在1195亿美元的长期外 债中,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中资企业承担了900亿美元,接近中长期债务的 80%。而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承担的债务中,除财政部对外发债和银行调整债 务结构的少量外债以外,绝大部分转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 造。一旦企业出现偿债困难,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银行和财政,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 全,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应是当前我国外债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国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在外债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对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外债风 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外债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对国际资本市场 变化不够敏感。   (二)外债风险管理的措施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全面的管理。有的企业 对外债结构做过一些调整,但未能就汇率、利率、币种及外债与企业的外汇收益是否 匹配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进行系统管理,尚不能达到优化外债结构的目的。   (三)国家鼓励企业进行外债风险管理的政策力度不够,企业自身进行外债结构 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外商业贷款指标、购汇等限制,存在一定困难。   (四)多数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企业财务人员相 关专业知识不足。   (五)财务、审计制度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外债结构调整的需要。对规避外债 风险操作的效果缺少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   三、国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目的、内容   (一)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本企业向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境外 金融机构、企业、其它机构、个人,以及中国境内的非居民筹借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 务、以外币承担还款责任的债务。   (二)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本企业的债务构成、企业经营情况及 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对外债的结构进行优化,防范因国内外经济环境及汇率、利率 变化带来的偿债风险,合理控制外债资金成本,避免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   (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评价的标准是将外债风险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承受的范围 内,而不应以帐面盈亏为标准,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是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 定的外债筹资成本。   (四)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借低还高、运用远期外汇买卖、债务 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债务币种、利率、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使本企业的内外债比例 及币种、利率、期限等结构保持合理。   四、国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   (一)企业领导人必须将外债风险管理列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定专人 和部门负责,明确责任和具体工作任务。   (二)企业领导人应责成负责外债风险管理的部门在深入研究并充分听取有关金 融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外债风险管理和结构调整的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 标。   (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部门应密切跟踪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变化情况,关注 国家金融、外债、外汇政策的调整,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调整本企业的外债结构。   (四)鉴于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企业应根据外债风险管理方案和已确 定的工作目标,建立授权机制,允许风险管理部门在工作目标内调整外债结构。   (五)企业外债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防范风险,禁止任何形式,以追逐经济利益为 目的投机交易,企业领导人应指定专人进行监督。   (六)承担外债转贷的金融机构要将帮助企业防范外债风险纳入自身的工作范畴, 金融机构有责任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有关信息和调整外债结构的建议。   五、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   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十一次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1.75 %,处于40年来的最低点。国内银行外汇存款上升,存贷差加大,外汇资金充裕。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人民币储蓄继续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 贷款利率已下调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变化,为我国企业外债结构 调整带来机遇。根据上述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取消企业购汇提前偿还国内外汇贷 款、外债转贷款和外债的限制,为企业外债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鼓励国有 大中型企业优化外债结构,对外债余额1亿美元以上或外债占全部债务40%以上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如下鼓励措施:   (一)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借低还高”调整外债结构。在企业不增加原有 债务规模、外债成本,对用于外债结构调整的对外借款(不含对外发债)指标实行核 准制,由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国家计委申请,国家计委在二十个工作日内核准。企业持 国家计委核准文件、新签约债务合同或原债务合同条款更改协议,到所在地外汇局办 理外债登记变更手续。   (二)在对现有外债成本和目前国内银行外汇贷款成本进行充分比较后,鼓励国 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国内银行低成本的现汇贷款置换高成本的外债,国内金融机构应给 予积极支持。   (三)资信较好,且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国家计委、人民银行报 国务院批准后可在境内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用于外债结构调整(该 外汇债券只限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禁止居民个人和工商企业进入)。   (四)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调整外债结构,对 外债比例较高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五)在还债规模和期限内,经所在地外汇局批准,国有大中型企业可向经批准 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以还债为目的的远期购汇,防范汇率风险。   (六)有经常性外汇收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所在地外汇局批准,可开立外债 还本付息专用帐户。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