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法规 > 正文

海关总署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的通知

(87)署货字第893号颁布时间:1987-01-13

     1987年1月13日 (87)署货字第893号 广东海关分署,各局、处级海关: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7]56号转发海关总署等部门《关于加强综合管理 促进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发展意见的通知》,做好对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特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对外 公布执行。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 第一条 国家对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实施优惠政策。为鼓励和促进对外加工装配 业务的健康发展,并加强对这项业务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务 院关于开展对外加工装配的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对外加工装配业务主要是指: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 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必要时提供设备 由我方加工单位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外 商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业务。 第三条 凡经对外经济贸易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家授权地 方人民政府批准有对外经营权的外贸(工贸)公司(包括广东、福建两省的县级和县级 以上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下同)可以对外签约,也可以与国内加工单位联合对 外签约承接加工装配业务。没有对外经营权的加工单位在与外商谈判时,需有上述公 司参加,并共同对外签约。 外商委托我国内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必须提供经国内公证机构或经贸部门认定的 委托证明文件。 承接对外加工装配的企业和外商的国内代理人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第四条 经营单位对外签订的合同,须经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务院有关部委或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外经贸管理部门,或者他们授权的机关审批。 签订的合同必须具体列明以下内容:(一)外商提供的料、件、设备;(二)我方加 工成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包装、价格;(三)进口料、件、设备和加工成品的交货 日期、进出口岸、运输方式、支付方式、用料定额、损耗率、工缴费标准;(四)合同 有效期限和违约、撤约、索赔、仲裁办法;(五)外商在我境内用外汇价购的料、件应 按规定报经贸主管部门或有关外贸进出口总公司批准并在合同中注明。 第五条 对外加工装配项下进口的料、件和经批准进口直接用于生产的必要的机 器设备免领进口货物许可证。 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属于应领取出口许可证的商品,海关凭证验放。 第六条 对外签订的合同自批准之日起一个月内,由经营单位持下列证件向加工 单位所在地海关或分工管理的海关(以下简称“主管海关”)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一)加工单位或外贸(工贸)公司的营业执照; (二)税务机关签发的税务登记证; (三)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或合同备案证明书; (四)对外签订的正式合同副本; (五)对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应领出口货物许可证的出口成品的批件; (六)海关认为必要时,加工单位应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 经审核上述证件齐全、正确的,由主管海关发给《对外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登记 手册》(以下简称《登记手册》,其进出口货物凭《登记手册》办理报关手续。对没有 办理《登记手册》的单位,或进出口货物,海关不予放行。 有关公司和加工单位的《登记手册》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向主管海 关报告,并将承接对加工装配业务的有关进出口货物的单证交主管海关,经海关核查 情况属实的,予以补发《登记手册》。在海关补发《登记手册》前,有关货物不得进 出口。 第七条 加工装配进口的料、件必须全部加工成品出口,海关按有关规定免征关 税和进口环节产品税(或增值税)。有关料、件和加工成品不准擅自内销,因故需要转 为内销或因外商单方面中止合同,加工单位要求以所存料、件或加工成品内销以抵偿 工缴费时,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和海关核准,并按一般进口货物的规定办理进口手 续,按章纳税。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还应申领进口货物许可证。 加工完毕后剩余的边角余料,可免领进口货物许可证,根据其实际使用价值,由 海关确定征税或减免税。 第八条 加工装配合同项下用工缴费偿还的(包括外商免费提供的)下列进口设备 和材料准予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产品税(或增值税): (一)进口属于加工装配生产项目所直接必需的机器设备、品质检验仪器、安全和 防治污染设备,以及厂内使用的装卸设备(如铲车); (二)进口合理数量的用于安装、加固机器设备的材料。 超出上述范围的,按一般进口货物的规定办理。 第九条 加工装配进口的料、件和设备均属海关保税货物。上述料、件自进口之 日起至加工成品出口之日止,有关设备自进口之日起至全部用工缴费偿还并按海关规 定期限解除监管止,均应接受海关监管。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包括外商) 均不得将其出售、转让、调换、抵押或移作他用。 有关加工单位必须按合同将进口料、件和有关设备的使用以及加工成品出口等情 况列入海关认可的专门帐册。对上述帐册和有关来往函电资料以及保税仓库、加工车 间等,海关有权随时进行检查,有关加工单位应提供方便。 第十条 加工装配合同按规定对外履约后,由于改进生产工艺和改善经营管理而 剩余的料、件或增产的成品,在核发批准文件(或合同备案证明书)的审批机关核准转 为内销时,经海关审核情况属实,其价值在进口料、件总值百分之二以内并且总价值 在人民币三干元以下的,可免领进口货物许可证和免税,其超过部分,免领进口货物 许可证,按料、件征税。 第十一条 加工装配料、件、设备的进口以及加工成品的出口,海关认为必要时, 可指定进出口岸。因故需更改口岸进出的,必须经主管海关同意,并在《登记手册》 上注明。 上述料、件、设备和成品进出口时,有关经营单位或其代理人应持凭《登记手册》 和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一式四份和发票、装箱单等有关单证向进出口地海关申报并接受 海关检查。海关认为必要时,对进口料、件取样,经双方确认后加封留存,并可派员 或指定有关人员押运。 第十二条 有关加工单位必须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的加工装配 项下进口的料、件和出口的加工成品及库存情况向主管海关和当地税务部门报核,并 在合同到期或最后一批加工成品出口后的一个月内,凭当地税务部门在海关《登记手 册》内签章的核销表连同有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以及有关单证向主管海关办理核销手 续。 对于中止、延长或转让合同的,有关加工单位应于上述情况发生并经主管机关批 准确认后的十天内向主管海关报告。 第十三条 进口的料、件在加工成品后如不直接出口,而是转让给另一承接进口 料、件加工成品复出口的加工单位进行再加工装配时,转让料、件的单位应会同接受 转让的加工单位持凭双方签订的购销或委托加工合同等有关单据向海关办理结转和核 销手续。接受转让的加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接受海关监管。 第十四条 承运加工装配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进出境或转关运输的所有车辆的经 营人应遵守有关承运车辆及其所载货物的管理规定并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与外贸(工贸)公司联合对外签订合同的加工单位,可直接向海关办理 有关手续,承担法律责任;参与签约的外贸(工贸)公司要对签约的事项负责,并向 海关负连带责任。外贸(工贸)公司单独对外签约而后由公司再行组织加工单位进行生 产的(包括公司与加工单位按购销关系办理的),由有关公司及关系人向海关负法律责 任。外商或其代理人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同样应向海关负法律责任。 第十六 如有违反本规定,构成走私行为或者其他违反海关监管行为的,由海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有关法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 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一日起实行。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