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村合作经济组织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调帐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农字[1996]243号颁布时间:1996-09-10
1996年9月10日 财农字[1996]2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现将《村合作经济组织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调帐问题的处理规定》印发给你们,
请贯彻执行。
附件:村合作经济组织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调帐问题的处理规定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
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财农字[1996]50号)的规定,村合作经济组
织将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原制
度同时废止。现对村合作经济组织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调帐问题做如下规定:
一、做好调帐前的准备工作
1.调帐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财产盘盈、盘亏和毁
损,按现行制度规定,在年终决算前处理完毕。
2.按现行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1996年年终结帐和年终决算分配工作。凡
应当年结清的帐目,必须结清。
3.帐目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科目编制科目余额表,各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应
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如不一致,应查找原因,将错误调整过来,直至试算平衡。
二、帐目调整
1.“固定资产”科目
新旧制度均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标准的改变,有一部分固定
资产要划为低值易耗品。调帐时,按照“老问题老办法,新问题新办法”的原则处理。
对已经入帐的固定资产,这次不按新标准进行调整,待发生新的业务时,再按新标准
进行处理。
2.“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科目,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调帐时应
对“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如果有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应将其价值
转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科目。然后将“固定资产
购建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
3.“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有价证券”科目
新制度末设置上述三个科目,对内对外投资及有价证券的核算通过“短期投资”
和“长期投资”科目进行。调帐时,应对上述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凡是属于不准备
或不能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转入“长期投资”科目,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
“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有价证券”科目,其余部分转入“短期投资”科目。
4.“产品”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产品”科目,设置了“产成品”科目。调帐时,将“产品”科目
的余额转入“产成品”科目。
5.“库存物资”科目。
新制度仍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调帐时,将“库存物资”科目的余额转帐或
沿用旧帐。
6.“现金”、“存款”科目
新制度仍然设置“现金”科目,用“银行存款”科目取代了“存款”科目。调帐
时,将“现金”科目的余额转入“现金”科目或沿用旧帐,将“存款”科目的余额转
入“银行存款”科目。
7.“应收及暂付款”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应收及暂付款”科目,设置了“应收款”科目。调帐时,将“应
收及暂付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应收款”科目。
8.“生产经营支出”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生产经营支出”科月,设置了“经营支出”科目,包括了原“生
产经营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调帐时,将“生产经营支出”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
“经营支出”科目。
9.“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设置了“内部往来”科目,其核算内容
与原“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有所变化,但这两个科目的年末余额反映的经济内容相
同。调帐时,将“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的余额转入“内部往来”科目。
10.“投资基金”、“股份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资本”科目,包括了原“投资基金”、“股份基金”科目核算的
内容。调帐时,按“投资基金”、“股份基金”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资本”
科目及相应的明细科目。
11.“公积金”科目
新制度仍设置了“公积金”科目,其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与原科目基本相同。调
帐时,将“公积金”科目的余额转帐或沿用旧帐。
12.“公益金”科目
“公益金”科目应分别不同情况调帐,凡用于兴建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公益
设施的转入“公益金”,用于其他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支出的转入“应付福
利费”科目。
13.“折旧”科目
新制度用“累计折旧。科目取代了“折旧”科目。调帐时,将“折旧”科目的余
额转入“累计折旧”科目。
14.“借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科目,包括了原“借款”科
目核算的内容。调帐时,应对“借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凡是属于期限在一年以
内的借款,转入“短期借款”科目,其余部分转入“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科目。
15.“应付及暂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应付及暂收款”科目有所不同。
调帐时,应对“应付及暂收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凡是属于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
应付及暂收款项,转入“应付款”科目,其余部分转入“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科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