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什么样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颁布时间:1999-08-06

  【中华财税网北京08/06/99信息】 有效的合同从本质上也是我国民法通则 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 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法通则的规定基本上概括了有效合 同的条件。   首先看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对 于自然人来说,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 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并不 当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后,该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 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 的重要条件,因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意,此种合意符合法律规定,依法 律可产生约束力,而当事人的意思能否产生约束力,则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是否与行为人的真实意思相一致。在大多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 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 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 为人的内心意思,比如行为人在重大误解下作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完全 不符,如果不考虑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而使其外部的意思表示有效,则不利于保 护行为人的利益。同时,也不能仅以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为依据,因为行为人的内 心意思往往是局外人所无从考察的,如果行为人随时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理由主 张合同的效力欠缺,就使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最后是合同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 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 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合同不违反法律是指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法规 的强制性规定,所谓强制性规定,只是必须由当事人遵守,不得由当事人通过协 商加以改变的法律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不尽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在内容上也不得违反社 会公共利益,有些国家将社会公共利益称为“善良风俗或者公共秩序”,我国民 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称为“社会公共利益”。将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作 为有效合同的要件,可以从一方面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对于表面上虽未违反现 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实质上损害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 秩序的合同行为,可认定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的合同;另一方面,有利于 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因为社会公共利益也包括了行为内容应当符合社会公共道德 的要求。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