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黑龙江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条例》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号颁布时间:2003-05-12

     2003年5月12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号   《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条例>办法》业经二○○三年五月十二日省人民政府 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二○○三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省长张左己  附件: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退耕还林活 动的监督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退耕还林活动,应当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退耕还林,是指国家规划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以下简称工 程),包括退耕造林和配套的荒山荒地造林。    第四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退耕还林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省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省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 基本建设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省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 安排和监督管理;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退耕还林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 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 作。    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分别负责本系统的退耕还林工作,业务上接受省林 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退耕还林实行省、市(含行政公署,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 人民政府负责制,对本辖区内的退耕还林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验 收。    退耕还林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退耕还林技术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其应当 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 对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 彰和奖励。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退耕还林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退耕还林科 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年度核查验收结果,通报退耕还林完成情况。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    第九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 全省退耕还林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退耕还林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辖区内 的退耕还林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林业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根据全省退耕还林规划,负责编制本系统的退耕还 林规划,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退耕还林应当依照经批准的规划进行。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擅自调 整退耕还林规划。    第十一条 退耕还林年度计划由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由 同级发展计划部门审核,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逐级上报。    县级下一年度计划于每年七月十五日前报市级发展计划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市级发展计划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县级年度计划审核汇总。省森林工业总局、 省农垦总局分别对本系统下一年度计划审核汇总,于每年八月十五日前报省发展计划 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全省下一年度计划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汇总编制, 经省发展计划部门审核平衡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 国家批准的年度计划下达后,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安排意见,经 省发展计划部门审核后,会同财政、粮食等有关部门在二十个工作日内联合逐级下达 到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和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并将所下达情况报国务院有 关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年度计划,各级发展计划部门下达时,应当同时抄送同级国土资源管理 部门。    第十三条 年度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和内 容。确需调整的,应当经省发展计划部门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全省 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根据批准后的省退耕还林 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本辖区内或者本系统内的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经省林业行政 主管部门审核,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退耕还林应当纳入本县森林经营方案中,退耕还林的营造、抚育、管护 和经营应当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执行。   第三章 设计与施工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退耕还林作业设计、 施工组织、指导协调、技术服务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十七条 作业设计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后实施。    作业设计的编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要求,择优选择具 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    第十八条 作业设计以县级规划、森林经营方案、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依据,根 据最新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和土地详查成果进行设计。有关部门应当无偿提供森林资 源调查成果和土地详查成果。    第十九条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原设计单位 同意,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含镇,下同)人民政府应当与有退耕还 林任务的土地承包经营者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签订退耕还林合同。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技术推广单位或者技术人员, 为退耕还林者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对不按照作业设计要求进行作业的,技术人员有权责令停止施工,并报本级林业 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退耕还林实行种苗质量责任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做好 种苗生产和供应以及种子、苗木的检测、检疫工作。    退耕还林所需种苗的采购,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禁止使用未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种苗用于工程造林。    第二十三条 鼓励和扶持集体、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培育林木种苗,发展种苗 产业。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复耕和从事滥采、乱挖、放牧等破坏 地表植被的行为。    第四章 资金和粮食补助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者提供 国家发放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    尚未承包到户和休耕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以及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宜林荒山荒 地造林,只享受种苗造林补助费。    粮食调运费用由市、县级财政承担,不得向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和退耕还林者分 摊。    第二十六条 退耕还林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的种苗造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 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粮食补助是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当补助给退耕还林者的粮 食,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兑付的补助粮食,不得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 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    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不得供应给退 耕还林者。    第二十八条 退耕还林资金由县级有关部门向省对应的相关部门报账。县级以下以 乡粮食购销企业为基本报销单位,负责向县级相关部门报账和核销。    第二十九条 种苗造林补助资金的核准拨付程序为:    (一)省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种苗造林补助标准和有关规定,将资金逐级拨 付至项目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    (二)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金申请,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补助资 金拨付至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银行设置的专户。    (三)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计划任务、作业设计和工程检查验收结果直接 将苗木或者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兑付或者核发给退耕还林者。    (四)每年年终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编报决算。    第三十条 粮食补助资金的拨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补助粮食的发放程序为:    (一)退耕还林的第一年,该年度补助粮食可以分二次兑付,每次兑付百分之五 十,退耕还林者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供应卡》(以下简 称《供应卡》)向粮食购销企业领取补助粮食。    (二)退耕还林的第二年,粮食部门依据《供应卡》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查验 收合格证明向退耕还林者一次发放补助粮食,具体操作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生活补助费的报账程序为:    (一)省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在每 年末依据《供应卡》拨付生活补助费。    (二)退耕还林者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到乡财政部门领取生活 补助费。县级财政部门审核乡财政部门为退耕还林者出具的现金发放凭证后予以报账。    (三)每年年终由县级财政部门汇总资金使用情况并负责填报财务决算。    第三十三条 县级财政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账申请后,应当在十五个 工作日内完成有关资金的拨付手续。    第三十四条 县级有关部门在完成退耕还林各项资金的报账核销后,应当逐级上报 有关部门予以认定。未经上报认定的,暂缓下年度资金的拨付。    第三十五条 退耕还林的资金拨付与报账以年度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 检查验收结果和兑付粮款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第三十六条 退耕还林所需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等费用,按照退耕还林基本建设投 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由各级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工程情况在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中安排。    市、县的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由市、县级财政承担。省退耕还林检 查验收等费用由省财政承担。    第三十七条 森林工业系统、农垦系统退耕还林的种苗造林补助资金、生活补助资 金由省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至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    省农垦总局的补助粮食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凭《供应卡》到指定的粮食购销企 业领取补助粮食。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报账:    (一)未执行批准的项目计划的;    (二)未按照统一的规划和作业设计施工以及擅自改变规划设计的;    (三)只退耕不造林或者未在工程规划范围内造林的;    (四)使用的苗木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的;    (五)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验收标准的;    (六)未专款专用,违反财经制度的;    (七)资金报账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的;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    第三十九条 退耕还林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挪用、截留、串用、克扣和挤占。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资 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加强对资金的审计和稽查,共同做好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工 作。   第五章 统计和档案管理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工程统计管理制度,按 照上级统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统计制度和要求上报统计报表。森林工业系统、农垦系 统的工程统计报表应当按照省计划归口和统计制度要求,上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一条 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应当按照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数据标准,建立健全工程的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建 立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建立工程图、表、卡、文档数据库,及时反馈工程建设相关 信息。    第四十二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退耕 还林工程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年度退耕还林计划和实施方案,年度退耕还林作业设 计,退耕还林合同书、责任书,补助费、补助粮食发放以及报账等相关资料;    (二)总体规划图、年度设计图、施工设计图等;    (三)审批表、规划地块外业调查野账、资金和粮食兑现表等;    (四)小班卡、到户卡等。   第六章 检查验收    第四十三条 退耕还林实行检查验收制度。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以批准的退 耕还林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等文件为依据按照国家和省退耕还林有 关规定进行复查或者检查验收。    第四十四条 检查验收按年度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一)年度工程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执行情况;    (三)工程质量情况;    (四)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五)补助粮食的供应情况;    (六)以往年度工程建设成果巩固情况;    (七)工程档案建设情况。    第四十五条 在工程规划建设期末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检查建设期内各地对工 程规划的执行情况、工程运行情况、管护情况以及工程效益等内容。    第四十六条 退耕还林检查验收按照县、市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核查三个层次 进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逐级将项目的建设、检查情况上报,并申请上一级 人民政府进行检查验收。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检查验收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组织检查验收。    省森林工业总局、省农垦总局分别对本系统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自查,经省级复查 后,申请国家级核查。    第四十七条 国家级核查和省级复查验收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二)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情况表;    (三)工程建设成果的管护及运行情况;    (四)工程建设现状图、规划图、实施图以及规划设计报告等档案资料;    (五)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和粮食补助情况统计表;    (六)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账目和群众投工投劳统计表;    (七)县级自查或者预验收证明。    第四十八条 对自查、复查和核查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补建或者纠正。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举报信箱或者举报电话,接受群 众对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监督,并认真受理举报信件或者举报电话,对重大问题应当直 接派人进行核实、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退耕还林者毁林复耕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限期退耕还林,补种毁坏苗木株数一倍至三倍的苗木,并处以毁坏苗木价值一倍 至三倍的罚款。    对未按照规定还林继续耕作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还林,并处以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在退耕还林地放牧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并按每头牲畜五十元处以罚款;造成树木损害的,责令限期补种毁坏株数一倍至 三倍的树木;造成植被损害的,责令限期恢复或者依法赔偿损失。    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补种,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第五十二条 销售、供应未经检验合格的种苗或者未附具地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 检疫合格证种苗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处罚规定 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 对阻挠、干扰、破坏退耕还林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 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二○○三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