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辽宁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辽宁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7号颁布时间:1994-01-07

     1994年1月7日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 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在我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 的,均适用《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 省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市.县(含县级市 区,下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房屋拆迁主管部门) 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公安、土地、邮电、供电、城市公用设施管理等部门,以及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 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单位,应当配合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做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一般规定   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拆迁房屋,必须向被拆迁房屋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房 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经审查批准,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 拆迁: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被拆迁房屋使用价值鉴定文件;   (三)建设规划用地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房屋拆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   拆迁房产管理部门管理的房屋,应当提交产权调换、交纳租金协议。   第五条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出具委托书。   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六条 房屋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将拆迁人、拆迁范围、 搬迁期限等以房屋拆迁通告或者其他形式予以公布,并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下列手 续:   (一)房屋买卖、交换、出租、抵押、典当、赠与、分割、析产、调换手续;   (二)本细则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居民常住户口的迁入和分户手续;   (三)核发营业执照;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及用地审批手续。   前款规定暂停办理有关手续的期限为12个月。需要延长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 期满前20日报经发布通告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并于期满前10日通知有关部 门。延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第七条 在拆迁范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持有关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县 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办理常住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   (一)有常住户口的妇女生育计划内所生婴儿申报户口的;   (二)依法婚嫁户口需迁入的;   (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户口迁回家中或者迁入接收单位的;   (四)军人退役回家入户或者迁入接收单位的;   (五)出国人员归国回家入户的;   (六)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从外地调入的人员及其随迁人口,需在直系亲属处落 户的;   (七)归国华侨.港澳台同胞迁回直系亲属处定居的;   (八)失踪被宣告死亡的人员返回家中的;   (九)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返回家中的;   (十)在房屋拆迁通告发布前,已经办理房屋买卖、交换、出租、典当、抵押、 赠与、分割、析产、调换手续,尚未办理户口迁入.分户手续的;   (十一)省.市人民政府规定其他准予办理户口迁入或者分户手续的。   第八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 置书面协议,并报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拆迁房屋,拆迁人应当事先就是否保留房屋产权,以书面形式向被拆迁房 屋的产权人征求意见。产权人应当在接到文件15日内,提出是否保留房屋产权的书 面意见,并提供房屋产权证件。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作答复的,视为放弃产权,按作价 补偿形式处理。   产权人在境外的,告知其代理人或者代管人代为征求意见。3个月内不作答复, 或者无法告知产权人的,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拆迁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 证据保全后,可以先行拆迁,对使用人给予临时安置。房屋的补偿费,由拆迁人向公 证机关办理提存公证,有关资料由拆迁人移送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保存备查。   第十条 实施房屋拆迁不得超越批准的拆迁范围。因特殊情况需要扩大拆迁范围的, 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在房屋拆迁通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 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第十二条 对有特殊风貌.特殊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建筑物的拆迁,应当商得 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拆迁房屋发现地下埋藏的文物和贵重财物,必须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 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十五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计算补偿费用:   (一)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按照评估标准结算的费用、无法恢复使用的设 施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   (二)因易地迁建而发生的征地或者划拨原面积土地所需要的费用;   (三)按照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运输安装费用;   (四)其他应当给予补偿的费用。   第十六条 拆除公有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 部分,不结算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 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十七条 拆除私有住宅房屋产权人要求保留产权的,拆迁人可以参照被拆除住宅 房屋建筑面积,用新建住宅房屋或者其他住宅房屋进行产权调换。   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 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市 场评估价格结算。   第十八条 拆迁补偿费的金额和支付方式,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书面协议中确定。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或者同 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十九条 拆迁人对应当安置的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依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 定予以安置。   第二十条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点,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建工程 性质确定。新建工程为住宅或者兼有住宅和非住宅的,应当对使用人就地安置;新建 工程为非住宅的,对使用人易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 拆除住宅房屋,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按照原房屋居住面积安置。对从 区位较好地段迁入区位较差地段安置的,可以适当增加居住面积或者一次性增发拆迁 补助费和搬家费。   第二十二条 对按照原居住面积安置住房确有困难的,可以根据被拆除房屋使用人 的家庭人口构成状况,适当增加居住面积。增加后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应当超过同期本 市人均居住面积。   增加后的人均居住面积未超过本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面积费用由房屋使用人 和其所在单位按照基本造价各承担50%;超过本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面积费用, 由房屋使用人按照商品房全价承担。   独生子女可以按照两个孩子计算安置面积。增加面积的费用由房屋使用人和其所 在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 拆迁住宅房屋安置人口,按照拆迁通告之日拆迁范围内的有正式户口 的常住人口计算。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计算为安置人口:   (一)由于入托.入学等原因,户口在拆迁范围内亲属处,而父母户口不在拆迁 范围的;   (二)在拆迁范围内只有户口无居住房屋的;   (三)已分配给住房,户口应当迁出而未迁出的;   (四)已婚子女对方有住房而户口未迁出的(配偶在部队服役.外地工作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在拆迁范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安置人口计算:   (一)原有常住户口的现役军人(已在外地结婚的除外);   (二)原有常住户口的援外工作人员;   (三)原有常住户口的野外勘测人员;   (四)在签证期内出国留学、从事劳务的人员(在国外定居的除外);   (五)由于入学、入托,户口不在父母、监护人一起的人员;   (六)原有常住户口,被劳动教养、拘役和服刑人员;   (七)省.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计算安置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五条 被拆迁私有住房属自住或者兼有自住和出租的,拆迁人应当按照下列 规定对所有人和使用人进行安置:   (一)部分出租,部分自住,不保留产权的,应当按照实际居住状况和安置标准 对所有人和使用人分别进行安置;   (二)所有人放弃部分产权的,按照保留产权部分实行产权调换,结算结构差价, 对放弃产权的出租部分给予补偿,并安置使用人;   (三)所有人保留全部产权的,应当安置所有人,所有人与使用人应当继续保持 原租赁关系,并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四)所有人放弃全部产权的,按照规定安置使用人,对住宅房屋作价补偿,所 有人不再安置。   第二十六条 拆除生产经营用房屋,应当按照原房屋建筑面积和结构要求安置。   属于私有房屋的,拆迁人与房屋所有人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对租用者不承担安置 义务。   第二十七条 拆除住宅屋,由拆迁人付给被拆迁人搬家补助费。一次安置定居的, 每户付给100元至150元;临时过渡搬迁的,每户付给200元至300元。   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被拆迁房屋使用人自选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按照每户 3人以下每月30元至60元、每增加1人每月增加10元至20元的标准,付给被拆迁人临 时安置补助费。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迁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参照前款 规定的标准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拆除生产经营用房屋,在规定的过渡期内被拆迁人自行解决或者主管 部门协助解决临时生产经营用房,继续维持生产经营的,拆迁人应当以市社会月平均 工资额为标准,按照被拆迁人在拆迁范围内的在册职工人数(含离退休职工,下同), 一次性付给3个月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不能解决临时生产经营用房,造成停产 停业的,拆迁人应当以市社会月平均工资额为准,按月对在册职工支付临时安置补助 费。   拆除办公用房屋,按照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付给3元至5元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九条 拆除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用房屋,一次性安置的,付给150元搬 迁补助费;临时过渡搬迁的,付给300元搬迁补助费。   被拆迁人自行解决临时生产经营用房屋或者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按照房屋建 筑面积每平方米付给3元至5元临时安置补助费;由拆迁人解决临时生产经营用房屋 的,不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迁生产经营、办公用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 限的,拆迁人应当参照本细则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标准增发临时安置补助 费。   第三十一条 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适当调整搬家 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 案。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 和赔偿损失,并可视情节轻重,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未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拆迁的,对 拆迁人按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以10元至20元罚款;   (二)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的,对委托人和被委托人按照拆 迁房屋建设面积每平方米各处以20元至40元罚款;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标准的,对拆迁人处以提高或者降低额的1至2倍 的罚款;   (四)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安置面积的,对拆迁人处以扩大或者缩小安置面积的基 本造价1至2倍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拆迁人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拆迁期限或者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的,由房 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人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至5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拒绝腾退周转房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被拆 迁人予以警告,责令限期退还周转房,并可以处以10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执行罚款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罚款全额上缴同级 财政。   第三十六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按照《条例》第三十九条规 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