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北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办字[2003]147号颁布时间:2003-12-31

     2003年12月31日 办字[2003]14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 施。为了确保《条例》在我省顺利实施,根据《条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 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在《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前暂按本规定执行。?   一、从2004年1月1日起, 全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 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办理工伤保险登记, 为与本单位存 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 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在设区市实行全市统筹,具体办法由设区市政府制定。驻我省的 金融、邮政、电信、电力、石油、石化、烟草、铁路运输、省属煤矿等系统管理行业以 及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企业的工伤保险,暂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直接管理。?   三、工伤保险费率标准由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和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 发〔2003〕29号)要求,依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 工伤发生率、职业危害程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报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由省 直接管理单位的费率标准,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 后实施。?   四、工伤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 关规定负责征缴,省直接管理单位的工伤保险费由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征缴。用 人单位应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当月工资总额为基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难以确认工资 总额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照上年度设区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申报缴纳 工伤保险费。?   五、工伤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人单位应按月或按季向经办机构缴纳工 伤保险费,并定期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工伤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六、各设区市和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条例》规定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用 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按照不超过当年工伤保险费征收额的 15%留存,滚存总额不得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50%。储备金一经使用,应及时补 足差额。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同级政府垫付。?   七、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按照《条例》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由用人单位暂按以下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 疗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设区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4个月至8个月, 其中:五级44个月、六级38个月、七级26个月、八级20个月、九级14个月、十级8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设区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2 个月至4个月,其中:五级22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 十级4个月。省直接管理单位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按照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伤残就业补 助金按每减少一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按10%支付。?   工伤职工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后,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符 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八、做好新旧工伤保险政策的衔接。2003年12月31日前发生的工伤,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门已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工伤待遇和支付渠道按原有政策规定执行。其中:2003 年1月1日后发生的工伤,申请人已按规定时间申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2004年1月 1日以后完成工伤认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按照《条例》的规定执行。 因用人单位漏报、 瞒报和故意拖延不报超过申请时效的,其工伤待遇由原用人单位负责。?   《条例》实施前已开展了工伤保险的市、县,应将原工伤保险基金节余部分存入当 地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支付原规定的工伤保险基金列支项目,节余部分用完后 用新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工伤保险 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工伤保险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制定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和辅 助器具配置机构管理办法;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和医疗机 构执行工伤保险政策法规情况;制定本地区事故预防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职业康复事业 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工伤认定工作;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协调组 织;制定费率调整办法,监督检查工伤保险基金的缴纳和使用。经办机构受理用人单位 的工伤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确定缴费费率;负责收缴工伤保险费;编制工伤保险基金 预算、决算;管理工伤保险基金,核定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负责工伤保险储备金的管 理和使用;编报工伤保险基金的会计、统计报表。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照《条例》要求 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负责工伤职工劳动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的鉴定、停工留薪期的确 认、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疾病与工伤关联的确认、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职业康复的确认、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经办机构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经费以及工 伤认定工作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   十、各级政府要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 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 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人事、财政、民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要 密切配合,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