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市财政法规库 > 正文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审计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扶持残疾人个人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残发[2001]179号颁布时间:2001-11-09

     2001年11月9日 京残发[2001]179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残联: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进一 步做好本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23号),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残联 制定了《北京市扶持残疾人个人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经验和问题,望及时告诉我们。 附件:北京市扶持残疾人个人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扶持本市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办 公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 知》(国办发[1999]84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 障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 [2000]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系指持有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统一核发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残疾人证),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自愿劳动就业的本市城镇 居民。   第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扶持残疾人个人就业、自愿 组织起来就业,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开辟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多种渠道。      第四条 有关职能部门应将个人就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险范 围。考虑残疾人的承受能力,残疾人可选择单项险种参加保险。具体办法参照《北京 市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8号) 文件执行。   第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残疾人开办个体工商户、企业、设立市场的给 予积极支持。对残疾人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手续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本市残疾人联合会证明(标明残疾人 的残疾类别、程度、家庭或个人经济收入情况)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确定减免注册登记 费、个体户管理费的幅度,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的残疾人,减半收取市场管理 费。   第六条 对从事个体工商生产经营的残疾人,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给予减、免个人 所得税的具体办法,按照《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残疾人所得征免个人所 得税范围>的批复》(京财税[2000]782号)执行。残疾人个人提供加工和 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   第七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泛指 三年未安置就业),在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经县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经营,开业 经费确实存在困难的,可持《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及相关资料(未就业证明 等)到户口所在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一次性现金或实物扶持,人均最高不超过 2000元,由区县残联负责审批,本条款只限于第一次个体开业的残疾人(重复开 业和已就业的残疾人除外)。   第八条 资金来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九条 审计部门依法负责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条 本办法执行当中与中央和北京市发布的有关法规、法令、政策相抵触时, 按有关法规、法令、政策执行。   第十一条 各区县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商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北京市劳动局关于下发北京市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行                办法的通知      1999年1月28日 京劳险发[1999]8号 各区、县劳动局,各企业局、总公司劳动处,各计划单列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配合实施再就业工程,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经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现发 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试行中有什么经验和问题,望及时告诉我们。 附件:北京市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 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具有本市城镇户口,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之内,有劳动能 力的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以下简称被保险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劳动者指个体工商户雇主及受雇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指在 没有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期间,依靠提供劳务,并获得合法劳动报酬的人员。   第四条 按本办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被保险人,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大病医疗保 险同时参加,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二章 养老保险   第五条 被保险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以本市上一年最低工资标准至 本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00%之间的范围内由被保险人根据收入情况自行确定。 缴费比例暂为20%。   个体工商户受雇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受雇人员共同缴纳。其中雇主按1 4%的比例缴费,受雇人员按6%的比例缴费,今后受雇人员的缴费比例随北京市企 业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统一进行调整。缴费基数由雇主与受雇人员视受雇人员的收入情 况协商确定。受雇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由雇主代为扣缴。   第六条 被保险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应为被保险人按社会保障号码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七条 被保险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被保险个人缴费基数的11%建立。   第八条 被保险人个人帐户存储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其计 算办法按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计息办法执行。   第九条 被保险人个人帐户存储额只用于被保险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被保险人 死亡,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余额及利息可以继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为被保 险人打印个人帐户结算单,并随时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条 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经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符合 下列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一、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 周岁,女年满50周岁;二、1998年7月1日以后参加养老保险且个人缴费年限 累计满15年以上;1998年6月30日以前参加过养老保险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 0年以上。   第十一条 被保险人以前在企业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并有缴费记载的,其缴费年限 与按本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1992年10月以前符合国家 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第十二条 被保险人以前在国有、集体、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工作过,199 2年10月以后由于原企业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可补缴1992年10月以后企业和 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后,1992年10月以前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有 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   第十三条 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且此前无缴费年限的被保险人,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本市上 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储存额的一百 二十分之一。   第十四条 1998年6月30日前有缴费年限的被保险人,基本养老金由四部分 组成:一、基础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被保险人,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 均工资的20%计发;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被保险人,其缴费年限满10 年的,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5%计发,在此基础上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 增加1%;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按被保险人个人帐户储存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计发; 三、过渡性养老金:以被保险人1992年至1997年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为基数,按1998年6月30日以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乘以 1%,被保险人退休时再乘以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与1997年本市职工平 均工资的比值;四、综合性补贴:按本市现有规定发放的各项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及 过渡性补贴。   第十五条 按本办法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同时执行本市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制度。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1998年7月1日以后参加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 满15年的;1998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0 年的,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其历年人个缴费额(包括个人帐户利息) 一次性全部支付给本人。   第十七条 放保险人流动、符合养老条件或者死亡时,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凭证办理转移、清算、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等手续。   第三章 失业保险   第十八条 被保险人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的标准缴纳失业保险费。   个体工商户受雇人员的失业保险费由个体工商户雇主缴纳。   第十九条 被保险人失业后,按规定在30日内到户口所在区(县)、街道(镇) 劳动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在法定劳 动年龄内中断就业;二、本人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已满一年,并履行缴费义务;   第二十条 被保险人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连续缴费时间确定:连 续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满2年,可以领取3个月失业救济金;连续缴费时间2年以上 不满3年,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救济金?连续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可以领取 9个月失业救济金;连续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救济金; 连续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其超过5年的部分,按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救济金的 办法计算,确定发放的月数。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第二十一条 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连续缴费时间不满5年,失业救济金月发放标 准为217元。连续缴费5年以上,前12个月的发放标准为:连续缴费时间5年以 上不满10年的,失业救济金月发放标准为233元;连续缴费时间10年以上不满 15年的,失业救济金月发放标准为248元;连续缴费时间15年以上的,失业救 济金月发放标准为264元;从第13个月起,失业救济金月发放标准为217元。   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随我市失业救济金正常调整制度调整。   第二十二条 被保险人连续缴费时间按下列办法计算:一、被保险人未中断就业的, 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和缴费时间可与按本办法实施后的缴费时间合并计算;二、被 保险人中断就业的,自重新缴费之日起重新计算其缴费时间。中断就业期间,可按规 定领取失业救济金,被保险人重新就业后,对其尚未领完的失业救济金期限可折算为 缴费年限并与其重新就业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连续缴费时间。三、被保险人间断 缴费时间不得计算为连续缴费时间。   第二十三条 被保险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因病(不含因打架斗殴等行为致伤、 致病的)到社会保险机构指定的医院就医的,可以补助本人医疗费的50%--80%, 累计医疗补助费数额不超过被保险人领取失业救济金总额的80%。   被保险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患危重病,医疗补助费超过规定数额,个人负担 确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市、区县社会保险机构审批可酌情给予补助。   被保险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规定或采取计划生育措施的, 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二十四条 被保险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参照本市在职职工社会保险 有关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救济费。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保险人,不享受或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 连续缴费时间不满1年的;二、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三、不 办理或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办理失业登记的;四、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的;五、重新就 业的;六、参军或出国定居的;七、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工 作的;八、依照法律、法规或者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其他职工。   第四章 大病医疗保险   第二十六条 被保险人按上一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   个体工商户雇工的,受雇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费由雇主代为缴纳,其中雇主按上 一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缴费,受雇人员按1%缴费。   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职业 的,以上一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为基数,按7%的比例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   被保险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 件的,且连续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满10年及其以上的,按上一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 1%缴费;连续缴费不满10年的,按全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7%缴费,满10年 后改按1%缴费。   第二十七条 被保险人初次缴费6个月后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方可按本办法的规 定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原在企业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用的年限可以与按本办法缴费的年限合 并计算。   第二十九条 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须连续缴费,不应间断。逾期3个月未 缴费的,视为间断。间断前连续缴费满5年并没有报销过大病医疗费的,其再次缴费 的时间前后相加连续计算,缴费不满5年或虽满5年但享受了大病医疗保险待遇的, 其再次缴费时,6个月以后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大病医疗保险 待遇。   第三十条 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一、被保险人患病、非因工负伤一次性住院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或患尿毒 症在门诊进行透析的(包括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患癌症在门诊进行放化疗的 医疗费用30日内累计超过2000元的,属于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二、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采取分档计算、累加支付、上限封顶的办 法。医疗费用支付金额为2000元以上的部分,具体支付标准如下;   (一)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部分支付90%;   (二)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5%;   (三)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0%;   (四)3万元以上的部分支付85%。   以上各项所称“以上”不含本数,“以下”含本数。   三、在医疗费用中,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后剩余的部分(包括大病统筹20 00元以下部分,不包括自费、个人负担部分),由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视被保险 人连续缴费情况按比例支付,被保险人连续缴费每增加一年,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增加2%,最高支付比例不超过30%。   四、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年度内最高支付额为:连续缴费满6个月不满5年的,为 上一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连续缴费满5年及以上的,为上一年全市职工平均 工资的4倍。   五、被保险人患病住院治疗需要预付押金时,由本人垫付。   六、被保险人思病确需做特种检查、特种治疗、使用贵重药品(包括使用大型设 备检查治疗的),应当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并由被保险人个人负担部分费用。特种检 查、特种治疗、使用贵重药品中个人应负担的费用,按市劳动局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被保险人患病就医时要执行《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及 北京市劳动局制定的大病医疗保险、劳保医疗的其它有关规定。   八、下列情形不属于报销范围:   (一)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就诊的(紧急抢救除外);   (二)患职业病、因公负伤或者工伤旧伤复发的;   (三)因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   (四)因本人违法造成伤害的;   (五)因责任事故引起食物中毒的;   (六)因自杀导致医疗的(精神病发作除外);   (七)因医疗事故造成伤害的;   (八)按国家和本市规定医疗费用应该自理的;   (九)在外地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   (十)符合献血年龄的被保险人,5年内未参加本市无偿献血,其医疗过程中使 用的血液费用不纳入报销范围;参加本市无偿献血的被保险人使用超过献血量5倍以 上的用血费用不纳入报销范围;   (十一)门诊及出院带药超过15日使用数量的药品费用不纳入报销范围。   第三十一条 被保险人大病医疗费用的报销,需由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分支 机构、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居住地的街道(镇)填写《大病 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基金报销拨付审批表》并由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审核拨付。   第三十二条 被保险人实行定点医疗制度。被保险人在户口所在区(县)规定的定 点医院范围内选择一所医院为个人就诊的定点医院。被保险人患病凭《医疗保险卡》 到定点医院就诊。确需转院治疗的应由定点医院开具转院证明,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 基金管理中心办理转院审批手续。   第五章 经办业务   第三十三条 被保险人可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 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居住地的街道(镇)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有关手续。   第三十四条 被保险人缴纳养老、失业、大病医疗保险费,可以按月、季、半年、 一年缴纳。缴费基数一经确定,年度内不得更改。   第三十五条 被保险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时,由为其办理参保手续的机构 办理申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手续。经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其基本养老金、 失业救济金和退休人员患大病需报销的医疗费到其指定的本人户口所在街道(镇)劳 动部门领取。未达到退休条件的人员,大病医疗费报销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被保险人在失业救济期间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附件2.残疾人个人就业申请一次性扶持审批表(略)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