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勘察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4)
财会字[1995]70号颁布时间:1995-12-07
1995年12月7日 财会字[1995]70号
第502号科目 营业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办理价款结算的已完工项目(工程)实际成本。
二、对于一年以内采用完工结算方式进行结算的合同项目,其本期已结算项目
(工程)的成本是指合同执行期间发生的累计合同项目(工程)成本;对于采用分期
付款、出具价款结算凭证方式进行结算的跨年度合同项目,其本期已结算项目(工程)
成本,应根据期末未结算项目(工程)成本累计,减期末未完工项目(工程)成本进
行计算。
三、月份终了,企业应根据本月已办理项目(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项目(工程)
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项目(工程)成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照营业成本的类别设置明细帐,如勘察成本、设计成本、工程咨
询与技术服务成本、工程建设监理成本、工程承包成本、四技支出和其他经营成本等。
本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核算的各项成本支出,应与"营业收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核算的
各项收入口径一致。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
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3号科目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从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工程建设
监理、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营业收入,按规定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
费附加等。
二、月份终了,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由当月营业收入负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
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息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4号科目 经营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经营机构的各项经
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邮递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
融资租赁)、招标投标费用、合同鉴证公证费和经营服务费、以及专设经营机构人员
工资、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
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经费。
企业按规定计提业务设计酬金,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发生的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
第512号科目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公司经费(或院管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
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
税、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
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消防保卫费、团体会
费、独生子女补助费、存货的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项目损失以及其他管理
费用等。
二、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无形
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累计折旧"、"应交税金"、"应付福利费"、"应付
工资"、"坏帐准备"等科目。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价值在五万元以下的设备、仪器和其他装置,购
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管理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
第522号科目 财务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
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二、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
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
目。
企业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在所购建固定资
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应计入有关资产的购建成
本,借记"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并已
办理竣工决算后,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应计入
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财务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由。
第531号科目 投资收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企业取得投资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长期投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企业转让、出售股票、债券,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长期投
资"科目,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科
目和本科目。
收回其他投资时,其收回的投资与投出资金的差额,作增减投资收益处理。
三、期末,本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投资收益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532号科目 补贴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政策性补贴拨款和弥补亏损拨款。
二、企业按规定计算应收的政策性补贴和亏损补贴,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
记本科目;收到补贴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
三、期末,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年利
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补贴收入名称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541号科目 营业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
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确实无法支付而应转作
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二、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银行存款"、"现金"、
"固定资产清理"、"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本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收入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542号科目 营业外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
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非季节性和非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滞纳
金、罚款、违约金、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二、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本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支出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550号科目 所得税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二、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
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企业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
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
费用不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其差额形成递延税款,待以后期间分期转销。
由于纳税影响会计法要将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转销,
如果遇到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的情况,具体运用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处理方法。
企业一般应按递延法进行帐务处理。递延是把本期和以前各期发生的由于时间性差异
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
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
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新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而在本
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仍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
所得税,借记本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
税"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期间
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
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上交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
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进行财务处理。债务法是把本
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
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
递征税款"的余额也可按预期今后税率的变更进行调整。
三、在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时,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销时间性差异
的时期内,有足够的纳税所得予以转销的,才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否则也应采用
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60号科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套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二、企业年度结帐后,发生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的事项,调整减少本年
度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的事项,调整
增加本年度收益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编 号 会计报表名称 编 报 期
会勘设01表 资产负债表 月报
会勘设02表 损益表 月报
会勘设02表附表 利润分配表 年报
会勘表03表 财务状况表 年报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会勘设01表
单位:元
资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初数 年末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帐款
减: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应收补贴款
其他应收款
存货
其中:未完工项目成本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购建支出
临时设施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
其他长期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8
20
21
24
25
26
27
28
29
30
35
36
37
40
41
43
50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未交税金
未付利润
其他未交款
预提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应付施工准备费
专项应付款
住房周转金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贷项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注册资本 元)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中: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70
71
72
73
74
75
81
83
85
90
91
92
93
94
95
96
100
补充资料:1.已包括在固定资产原价内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 元;
2.国家资本 元;3.法人资本 元;4.个人资本 元;5.外商资本 元。
损益表
会勘设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营业总收入
减:分包、转包单位完成承包收入
二、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三、营业毛利
减: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四、营业利润
加:投资净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五、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六、净利润 1
2
3
4
5
6
8
9
10
14
15
16
18
21
24
27
28
30
利润分配表
会勘设02表附表
编制单位: 年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年实际 上年实际
一、净利润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减:单项留用的利润
二、可供分配利润
加:盈余公积补亏
减: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三、未分配利润 1
2
5
10
11
12
15
20
财务状况变动表
会勘设03表
编制单位: 年 单位:元
流动资金来源和运用 行次 金额 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 行次 金额
一、流动资金来源:
1.本年净利润
加:不减少流动资金的费用和损失:
(1)固定资产的费用和损
(2)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摊 销(减其他负债转销)
(3)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
(4)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
(5)递延税款
(6)其他不减少流动资金的费用和损失
小 计
2.其他来源
(1)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减清理费用)
(2)增加长期负债
(3)收回长期投资
(4)对外投资转出固定资产
(5)对外投资转出无形资产
(6)资本净增加额
小 计
流动资金来源合计
1
2
3
4
5
6
7
12
13
14
15
16
17
18
22
23 一、流动资产本年增加数
1.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
3.应收票据
4.应收帐款净额
5.预付帐款
6.应收补贴款
7.其他应收款
8.存货
9.待摊费用
10.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1.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12.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增加净额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5
续表
流动资金来源和运用 行次 金额 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 行次 金额
二、流动资金运用:
1.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
以"-"号表示)
(2)应付利润
(3)单项留用的利润
小计
2.其他运用:
(1)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净增加额
(2)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3)偿还长期负债
(4)增加长期投资
小 计
流动资金运用合计
流动资金增加净额
24
26
27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二、流动负债本年增加数: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
3.应付帐款
4.预收帐款
5.其他应付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8.未交税金
9.未付利润
10.其他未交款
11.预提费用
12.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13.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增加净额
流动资金增加净额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