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5/26/99信息】 目前,我国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形势与
国际上的同期对比不容乐观,尽管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还聊可自慰。包括用友、金
山等软件“大腕儿”在内的广大软件厂商,还在为振兴民族信息产业进行着艰苦
地努力。然而,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明星进销存、内当家、管家婆
等为代表的商业企业管理软件,却正在陷入一个微妙而敏感的“怪圈”:用户表
面需求越来越大,行业实际发展越来越慢;企业的信息主管揣着银子到处求助,
真正的精品管理软件却频频迟到……
管理:从帐本里走进屏幕里
从销售统计口径看,3年前的中小商业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帐本时代:仅
凭红黑两支笔和一本流水帐来管理进货、库存、盘点、销售等业务,统计销售额、
利润、盘亏盘盈、业绩等基本是心算、笔算、算盘和计算器“四结合”。3年前,
从事商务管理软件的厂商还寥寥无几。直到最近3年,原来一头扎进财务软件里、
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用友、金蝶、安易等专业财务软件公司才“睡狮猛醒”,发
现在业务管理软件领域已经有人捷足先登,纷纷抛出了自己的“进销存”管理软
件;也是在最近3年,以“明星进销存”为代表的管理软件“新生代”才迅猛崛起,
锐步、速达、加倍等粉墨登场,使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舞台顿时显得热闹非凡。
同时个别公司为取得“入场券”,常常采取非常手段,例如,1998年底,曾经有
一家公司以一套管理软件98 元的耸人听闻的价格获取噱头,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引
发了这一市场的价格浮躁和混乱竞争。最重要的是,通过软件厂商和企业商业用
户之间的3年“磨合”,商业管理软件的用户范围急剧扩大:从“先富起来”的广
州到“国营企业不景气”的哈尔滨,从“东方之珠”上海到“西北边陲”乌鲁木
齐,计算机所到之处,企业商业管理软件也如影随形,到处“明星”闪烁,“内
当家”开始工作,“管家婆”上岗……就像明星电脑公司的外地部经理说的:
“除了台湾,这几年我‘公费旅游’遍及全国。因为我们的客户和代理到处都有。”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商业用户坚定地抛弃黑白纸笔作业,选择了彩色电脑屏
幕时,管理软件厂商应该日子越来越好过,可为什么1999年半年将过,除了明星
电脑公司推出的专业的库房管理软件“明星库管王”、“管家婆”推出的“豪华
版”和佳软据说最近要推出的“医药版”,大部分软件厂商还披着去年冬天的破
棉袄?
用户连喊小心,厂商暗地里伤心:怪谁?
就在5月11号,笔者在明星电脑公司北京市场部见到一位怀柔县的用户。这
家经营着3000多种电器的用户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我们用低价位软件用怕了。
当时觉得便宜,用起来以后发现问题,没有技术服务,而且常常发现功能过于简
单。‘明星进销存’是高价位产品,但服务有保障,而且功能特别细。”这位客
户还当场坚持让部门经理亲自演示了软件中的“客商管理” 模块。在得到了陪同
来购买软件的2位同事的肯定后,用户才掏出钞票“刷刷”地数起来。笔者当时开
玩笑地说,“这跟在市场上挑肥拣瘦地买猪肉也没啥区别嘛。”该公司负责北京
市场的钟云小姐则说:“现在市场上那么多580、780、980的产品,如果买了以
后用不起来,就等于一张废光盘,所以用户成熟也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管理软件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软件、游戏软件,甚至也不同于财
务管理软件。对于财务,尤其财务的核心会计部分,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
以相对来说是有规律可寻的。虽然财务和业务软件的适用对象都是具有进货、销
售、库存等业务的商业或企业单位,但是,各单位的业务又是千差万别。因此,
购买这类软件的单位,大多必须得到良好的技术服务才能使软件得到充分应用,
尤其初次使用时的“面对面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就市场规律而言,低价位产品一般是新公司进入市场时的“杀威棒”,目的
有两个,第一是吸引潜在用户的注意,让他们试用产品,用圈里的话说,就是
“拉上船再说”,指望以后的升级版本赚钱;其次,是打乱老厂商的竞争秩序,
使他们自乱阵脚,这样就可以浑水摸鱼。
同时,“贪便宜”情结亘古不变,使管理软件舞台上的价格悲剧上演得分外
精彩:1998年上半年“中国商人”、“企业百年”(实际出自一家公司)开始以
580元、980元发难时,许多厂商或凭借在管理软件领域的资深经历,或仰仗雄厚
资本实力,争先恐后地推出低价位管理软件,“赚钱的不要,拉上船就行。”虽
然并不使所有的低端产品都粗制乱造,但舍弃服务和牺牲功能却是普遍现象。 当
年,“中国商人”、“企业百年”曾经何等风光:连续数月在中国最大的软件销
售连锁组织———连邦专卖店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使多少人惶惶不可终日?相
隔数月,恍若一梦,寻遍中国你也找不到当年的那位“商人”,企业“百年”更
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