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财政部关于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审批管理行政许可收费的通知

财综[2004]2号颁布时间:2004-01-09

     2004年1月9日 财综[200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有关部门: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该法将于2004年 7月1日正式施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行为,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 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 实好《行政许可法》中涉及行政许可收费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行政许可收费审批管 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行政许可收费范围。行政许可收费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 在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包括申请费、审批费、审查费、审核费、登记费、注册 费、许可证费、执照费、执业资格证书费、检验费、检测费、检疫费、考试费、资格 认定(可)费、资质认定(可)费、年检费等。 二、清理整顿行政许可收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价格主 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 24号)和《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 的决定》(国发[2003]5号)的规定,清理并取消本地区出台的与应取消行政 审批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收费项目,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要严格按照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 [2003]58号)规定,落实中央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同时,要按照 《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结合清理行政许可事项,继续做好现行行政许可收费的清理 整顿工作。 三、依法申请和审批行政许可收费。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央部门和单位 申请设立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必须具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并按照《财政部关于统一 归口管理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问题的通知》(财综字 [1999]103号)规定,以部(委、局)级公文形式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 委提出书面申请,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法审批。中央部门和单位申请设立 行政许可收费项目文件应当包括:收费项目名称、收费理由、收费目的、收费对象、 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征收机关、征收方式、资金管理,以及收费单位的性质、人员、 经费来源状况和财务管理体制等内容。同时,还应当提交有关行政许可收费的法律、 行政法规依据。中央部门和单位申请设立行政许可收费项目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 的,一律不要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申请设立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的文件。否 则,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收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 法》的有关规定审批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其中,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凡是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的,一律不得批准收费;凡是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一律不得批准收费。 四、规范行政许可收费管理。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 价格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批行政许可收费后,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批准 的项目和规定的标准收费,并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未经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 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行政机关不得变更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改变收费对象、减 (免、缓)征收费收入。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收费收入,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上 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 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行政许可收费收入。 五、保障行政许可经费供给。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报经批准的行政许可收 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与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利益实 行彻底脱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列入行 政机关部门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并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加强行政许可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同时,切实保障同级行政 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除按照批准的预算核拨经费外,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向 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