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北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冀政[2002]57号颁布时间:2002-12-28

     2002年12月29 冀政[2002]5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适应世界经济 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现就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提出如 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 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基本实现 工业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 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省情决定了传统工业化道路在我 省已经走不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国情、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经过五十年的努力,我省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 业发展较快。2001年与1990年相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由全国 的第11位前移到第8位,实现利润由第18位前移到第7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第 25位前移到第12位。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工业化进程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 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2001年,我省非农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为83.6%,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的9.7%,低于全国9.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0.5,低于全国 4.24个百分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还有相 当大的差距。二是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没有彻底根治。全社会亿元工业 增加值综合能耗标准煤28441.33吨,比全国高5486.18吨。三是农业现 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我省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49.6%,低于全 国0.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1.4%,低于全国15.8个百分点。四 是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受教育者高中以上人口比重 为14.38%,比全国低1.3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十六大提 出的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 必须树立工业立省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责任感、紧迫 感和自觉性。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和任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关键是提高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根 本是调整产业结构。 我省实现工业化,到2020年达到的基本目标为: 1、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8%,到2020年,第二、三产业 比重达到90%。 2、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60%,到2020年,第二、 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80%。 3、到2005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2%以上,到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 达到5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科技含量高。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 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全省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 到“十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研发经费支出 占GDP的比重达到1%以上。 二是经济效益好。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 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十五”期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5,增加值率达33% 以上,总资产贡献率达9.5%以上。 三是资源消耗低。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合理 利用资源。“十五”期间,全社会亿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标准煤每年下降5%。 四是环境污染少。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 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工业企业排污指标达到国家行 业标准。 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 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 加就业。“十五”期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238万个。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点 1、发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加大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筛选与储备力度,加强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全省国有及其 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技改投资年增长10%以上,每年滚动抓好50项重大技改项目。 “十五”末,全省大中型骨干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分别达 到60%和20%。 冶金工业。围绕质量、品种、特色和效益,重点发展薄板、高等级建筑用材,开发 高技术品种,增加深加工产品比重,建成全国领先的钢铁强省。“十五”末、2010 年、2020年,板管产品比例分别达到50%、55%、60%。 医药工业。构建抗生素、维生素高产菌种,加快抗生素关键母核生产国产化进程, 推进新型疫苗、角膜干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工程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改造传统中药 加工工艺,开发现代中药制剂,加强释药、给药系统开发。在石家庄和安国建设中药产 业化基地。“十五”末、2010年、2020年,生物药品和现代中药占医药工业的 比重由目前的9%,分别提高到13%、18%和25%;医药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医药 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11%,分别提高到15%、20%和28%。 化学工业。发展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深加工。在唐山建设国内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在沧州建设黄骅临港化工园区、大型甲苯二异氰酸酯(TDl)和聚氯乙烯(PVC) 生产基地。精细化率“十五”末达到40%,2010年达到45%,2020年达到 50%以上。 装备工业。重点发展输变电、工程机械等为国家重大工程配套的技术装备。扶持生 产轻型汽车、轿车关键零部件以及农业、环保、包装、食品、冶金、通讯等行业所需装 备。“十五”末、2010年、2020年,采用优质、高效、低耗先进制造技术的普 及率分别达到20%、40%、60%。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散装水泥,开发镀膜玻璃、热反射玻璃及其它 功能性深加工产品,发展中高档卫生洁具、金属件、塑料件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和配套 产品。“十五”末、2010年、2020年,代表国际水平的新型干法预分解水泥比 例分别达到35%、60%和70%以上。 食品工业。重点发展小麦粉、肉制品、植物油、食盐、软饮料、乳制品及基地、营 养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和出口创汇食品。“十五”末、2010年、202 0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0亿元、320亿元和650亿元。 纺织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化纤原料、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羊绒精纺及深加工产 品。开发引进印染后整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档服装面料,依托优势服装产业,推 进服装大省向服装强省转变。“十五”末、2010年、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纺纱设备分别达到30%、50%和70%;高中档服装比例分别达到40%、 60%和80%。 轻工、电力、煤炭等工业。也要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推进关键技 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 批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每年滚动实施50项传统产业技术 提升和高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和3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重点项目。 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开展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研究,开发农作物新品种。发展生 物制药,加快中药现代化。推进降钙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生物技术新药的产业化,加快 甲肝灭活疫苗、重组乙肝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新材料。推进电子专用材料和复合材料产业化,扩大高性能陶瓷材料生产规模,加 快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及制品。 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电力电子、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新型传感器、激光加工技 术及成套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 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干熄焦、洁净煤、能量过 程优化控制等节能环保技术。重点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高效电除尘、烟气脱硫除 尘、污水处理等技术与设备。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均衡发电,均衡用电,发展电力需 求侧产品。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 设,建设数字河北。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现代通讯设备及 元件、专用集成电路及模块、集成电路后封装设备与新型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软件产 品。 大力构建河北信息产业发展平台。抓紧建设石家庄、廊坊、三河燕郊等信息产业园, 推动园中信息产业转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信息产业园。加快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软件加工、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着重发展办公、远程教育、 自动控制等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推动企业通过软件成熟度(CMM)认证。加快石 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燕郊四大软件园区建设。石家庄重点发展统计软件、电子报 税系统软件等。保定重点发展电子仿真软件、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软件等。秦皇岛重点发 展视频点播系统、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软件等。廊坊燕郊重点发展教育软件、文字识别系 统及软件加工等。“十五”末,建成10-15家重点骨干软件企业和一批优势特色软 件产品。 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重点在冶金、机械、 医药、食品、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推进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 系统建设,推行先进管理模式。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逐步推行企业信息主管(C IO)制度。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制定和健全有关电子商务的法规与标准,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支 撑体系,推动企业开展网上采购、网上招标、网上招商引资、网上销售和网上报税。在 工业企业中推行供应链管理,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在大宗商品批发市场建 设专业网络系统,在连锁商业经营企业开办网上商店,实现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加快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等公共商务平台建设。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措施 1、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坚持有进有退,快进快退,以退促进,引导国 有经济和国有资产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积 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企业改制。20 05年,国有企业普遍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收购、参股、 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调整。加快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的步伐,谋划和筛 选一批国有产权、股权转让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和推介。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规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创新。 2、分层次抓重点,做大做强一批企业集团。继续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采取 有效政策措施,推动38户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省重点抓好钢铁集团、煤业集团、药 业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完善和发展。着力培育壮大龙型经济。工业龙型经济必 须加快实施已谋划的项目,以项目带产品,以产品带企业,以企业带行业,实现快速发 展。各市县也要确定自己着力扶持的重点企业。 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吸引民间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 就业渠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专、精、特、新,每年筛选10个中小企业专业加工 区,进行重点扶持。每年滚动筛选30—50个高科技成长型示范中小企业,在贷款担 保、项目贴息、技术创新、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创 业辅导、筹资融资、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领域提供 服务。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下岗职工,扩大劳动力就业。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4、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乡镇企业推进技术进步,调整结构, 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和创新乡镇企业发展机制,增强活力。重点培育和发展华龙集团等 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工程,发展农副产 品贮藏加工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小城镇工贸小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 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活跃市场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领域,凡是国 有、外资能进入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均可进入。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 易等方面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提高非公有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支持、鼓励发 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出口导向型非公有制工业。 6、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专业化加工园区。加快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石家庄重点建设电子通讯、现代医药和生物医药基地,保定 重点建设电力电子、感光材料产业基地,唐山重点建设无机材料产业基地,廊坊重点建 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企业专业化加工园区建设,支持、引导生产经营同类或相近 产品的企业向专业化园区聚集,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区域工业特色产品基地, 加快辛集制革制衣、清河羊绒梳理及制品等40个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加工 区,向产品特色化、加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加大区域特色生产力促进中心 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抓好存量结构调整,按要求淘汰落后 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劣势企业退出机制。 7、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增加技术 开发投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优势,开展应用技术 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增强知识创新能力。推动跨行政区域的技术合作,建立企业技术联 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区域性技术研发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 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大 力推进名牌战略,加快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 品。积极申办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防御商标,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推动国 优、省优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国际品牌。 8、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化对关键岗位和有突 出贡献人员的激励,适当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探索实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 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作用。继续探索实行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规范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试点面。 9、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 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搞好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节能、工业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力 度,减少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加大对能耗高、污染 重的落后工艺及设备的淘汰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 业园,建设河北环保经济技术产业园区,尽快建成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城镇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 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加大节能法规建设力度。 10、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继续完善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市场,着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建设现代零售、物流配送、农产品流通、 新产品流通体系。快速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推行代理制、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 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 务业。 11、加大对外对内开放力度。拓宽开放思路,创新引资和贸易方式,以开放促改 革促发展。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欧美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与潜在市场。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大资金、 技术、人才、智力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与投资办厂, 发展对外工程承包。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北京奥运建设的契机,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和 合作,实现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12、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最大 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 制和管理方式。建立省、市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 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省属企业管理 体制,凡是符合下放条件的省属企业一律下放。加快健全和规范发展省市级政府投融资 体系,充分发挥其引导、带动、聚合社会资本的功能作用。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 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创建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创业投资公司。建设诚信河北。健 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抓紧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依法公示企业信用信息, 褒扬和激励诚信企业,警示和惩戒失信行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违法、 取缔非法、保护合法。认真梳理政策,对现行政策要明确责任,确保落实。制订新的政 策措施,在上市、立项、筹资、研发、创牌、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为 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在项目审批、用水、用电、用地、贷款、证照办理、税费缴纳等方 面给予政策扶持。采取多种形式,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违纪违法行为。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各市县也要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加快推进 工业化进程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集中力量,狠抓落实。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