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法规 > 正文

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

教技[2005]3号颁布时间:2005-07-26

       2005年7月26日 教技[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环保局,教育部属各高等学校:?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活动更 加频繁,实验室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及其污染问题日渐凸现,越来越引 起社会的关注。为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 境,维护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建立和谐型社会,特通知如下: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高校实验室排污管 理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将高校实验室、试验场等排污纳入环境监 督管理范围,做到部署具体,措施到位,监管有效。   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 在地高校实验室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废气、废液、 固体废物、噪声、辐射等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支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验技术 和方法的研究、开发以及示范和推广工作。   三、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高校实验室严格执行排污申报 登记制度、危险废物污染监控与处置制度、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制度、放射源与射线 装置安全许可制度等,要全面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有效防治高校实验室排污对环境和 公众安全的影响,协同促进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各高校应切实履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环境保护 工作,建立健全本校实验室排污管理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相关科研人员、 研究生的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 常工作计划,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实验室应定期登记和汇总本实验室各类试剂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存档、备查并报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 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 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排放频繁、超出排放标准的实验 室,应安装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保证污染治理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达标排放。不能自行处理的废弃物,必须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持有危 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危险废物的暂存、交换、运送和处置,应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接触危险物品 的实验室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废弃。   对使用性质调整、改变或废弃的实验室、试验场等,应在彻底消除污染隐患后, 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禁止将废弃药品以及已受污染的场地、建筑 物、设备、器皿等转移给不具备污染治理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使用;禁止丢弃有毒有害 固体废物、废液等。   五、提倡实验室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试剂,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 的试剂;采用试剂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实验方法和设备;应尽可能减少危险 化学物品和生物物品的使用;必须使用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排放量,并分类 收集和处理,以降低其危险性。鼓励高校实验室之间建立信息共享、试剂交换机制, 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试剂库存发生污染的危险。   六、提倡各高校,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学校和实验室 环境管理水平。   七、有污染物排放的实验室、试验场要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体系及报告 机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配备应急设备,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八、对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力,造成污染的实验室,根据情节轻重,教育行 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学校及其相关实验室进行处理并通 报;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给予处罚,并追究有关当事人法律责任。 (3)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