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国税综合信息 > 正文

云南:税收红利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颁布时间:1970-01-01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支撑,以“春雨润苗”行动为纽带,聚焦小微企业服务需求,加强政策宣传辅导,释放政策红利,为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税收支持。

红利释放为“小”企业添足“大”动力

  从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底,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进一步降低实际税负,为小微企业发展添足动力。

  在玉溪市,得益于新政的出台,江川区900余家企业享受了小微企业所得税“再减半”优惠政策,2021年1-8月共享受减免税额681.47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信心和动力。云南某电气有限公司是众多小微企业中普通的一家,但对于它来说,减税降费带来的实惠却一点也不普通。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设备生产,钢材是必需的原材料,今年钢材价格一路飙升,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骤增,得益于企业所得税‘再减半’新政。我们直接增加了5万多元的减免。税负的下降直接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既可以用于保障原材料,又可以增加技术投入,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政朝谈到自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收到减税新政礼包的还有昭通市绥江县某水电器材经营部。“我们店主要做卫浴、建筑材料的销售,每月销售额都刚好超过10万元,按照老规定,是没法享受免税的,现在的新政策把起征点提高到15万了,我们也可以享受免税政策,让经营资金周转余地更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店主韦加林表示。

税惠升级为“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拉茸肖巴经营着一家陶社,企业主要从事黑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作为当地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拉茸肖巴,一直致力于保护并传承好黑陶这门制作手艺。因为黑陶制作周期长、人工成本高且收益低,加之受疫情影响,产品销售不理想,拉茸肖巴所在家乡的手艺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放弃了黑陶这门制造手艺。

  “看着手艺人越来越少,说实话自己也为黑陶手艺的传承捏一把汗。”拉茸肖巴为企业不断流失的手艺人手足无措时,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向他带来了好消息,从4月1日起,国家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税务干部帮我初步估算了一下,陶舍今年预计就能省下近5万元的税款,这笔钱企业可以用于提升陶舍工资待遇,留住村里的手艺人。”拉茸肖巴表示。

  走进拉茸肖巴经营的陶舍,厂房里满是工人忙碌的景象和成批出产的黝黑陶器。拉茸肖巴信心满满地说:“幸好有这么多便利和优惠让我们渡过了疫情难关,目前陶舍订单产量正在不断上升,效益也是越来越好,让我们更有信心传承和发扬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手艺了。”

税惠落地为“小”乡村带去“真”实惠

  在昭通市,为减轻村集体经济的税费负担,增强乡村产业的“造血”功能,支持乡村小微企业发展,昭通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制作个性化税费辅导清单,将政策解读到位,让红利落实落细,使主体切实满意。

  “村里产业发展了,农民腰包鼓了,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扎根农村几十年的松林村党总支书记、威信县某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元松说。

  2021年第一、二季度,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税额2.9万元,享受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12.6万元,合计减免税额15.5万元,看到当地税务部门送来的减税降费明白卡,沈元松表示:“有了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公司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聘任技术人员,组织群众去外地取经学习、参加培训,同时利用好资金发展方竹和猕猴桃的深加工产业,为群众带来更多的收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1年,该公司自产自销活猪、猪肉产品等各类农产品金额超65万元,养殖基地吸纳4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8万元分红,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