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时间:1970-01-01
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落实落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税费优惠政策,积极发挥税收助农惠农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税务力量。
税惠助力减成本 农企让利农户实现大丰收
“今年收成不错,这日子有奔头啊!”重庆巫山县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尚前表示,公司在巫山县庙宇镇共种植水稻近2000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200余吨,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这丰收在望的稻田,税务部门也帮了不少忙。”李尚前介绍,税务干部多次上门宣传稻谷选种、种植、收割等环节以及购买大型农用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帮助解决了申报、发票方面的问题。“公司的收购价是国家保护价的两倍多,除去成本,我这一年的纯利润能有5万多元。”谈及水稻收益,庙宇镇种植大户文体杨表示。
在“花生之乡”重庆綦江区东溪镇草坪村,全镇今年预计花生年总产量约180万斤,年产值将超1000万元。花生丰收的季节,也是涉农企业发票需求量的高峰期。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綦江区税务局成立“助农小分队”,通过电话辅导或上门走访的方式,逐户了解产量、收购价格和销售收入等基本情况,保障企业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足量足额使用发票。“我们预计今年能享受20余万元税收减免,这相当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全年的工资支出,减少了一笔不小的成本。”重庆綦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滔说,公司将把减税红利让利给农户,适当提高收购价格,给农户更大的利润空间。
“今年仔姜长得特别好,一亩差不多能收六七千斤,大丰收啦!”家住重庆市江津区临峰山大堡村的张彬特别开心,自家种的近3亩临峰仔姜收成很好。仔姜产量不错,销路成为张彬最关注的事情。与他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一百多户种植户。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江津区税务局通过大数据筛查,主动联系辖区内信誉较好的农产品经销商,以“农品慧”平台为媒介,为农户和经销商搭建信息沟通、产品销售平台,并安排专人辅导软件操作和发票代开,在确保产品正常销售的同时,保障购货商及时取得采购发票。
税惠滋养“致富果”为果蔬合作社发展壮大赋能
江苏徐州,正是黄冠梨、无花果、猕猴桃等农产品大量成熟、集中上市的季节,这些特色农产品也成了当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铜山区税务局聚焦乡村产业良性发展,组建助农帮扶团队,梳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微课堂、“徐税通”征纳互动平台、税企微信群等渠道,为农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讲政策、送服务,为乡村振兴谋发展、注动力。
在铜山区朝丰蔬果专业合作社夏湖果桑园内,火红似花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我们100多亩的采摘园种植了无花果、火龙果、葡萄、桃子、桑葚等作物,满足大家不同季节采摘体验,现在每天都有200多人前来采摘购买。”谈起今年的收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朝丰笑得合不拢嘴。生意好起来了,发票需求量也大了起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铜山区税务局主动与合作社对接,认真倾听涉税需求,并结合合作社实际,定制了一套适用政策“大礼包”,第一时间送到张朝丰手中。“税收人员不但上门送政策,而且还教会我们网上办理涉税业务。现在领用发票很方便,线上申请,第二天就邮寄到家。”张朝丰对优质的税收服务频频点赞。
在徐州宫品果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园的收获前夕,铜山区税务局组建税惠服务团队,送达各项惠农税收优惠政策,让一颗颗“金果子”照亮农民致富路。“这几年税务部门持续不断送来的好政策、好服务,给了我们发展致富更多信心。”徐州宫品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强有感而发。有了税收政策的支持,徐州宫品果品专业合作不断壮大,果品种类不断增多,口感和营养价值不断增加,合作社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50亩扩展到现在的12000亩,社员由15户增加到280户,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50余户。
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全面推进和快速落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乘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在徐州市何桥镇的一处猕猴桃基地内,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的猕猴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经过税务人员的宣传辅导,我们了解到只要符合自产自销免税条件的,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另外,税务部门还推出了包括发票邮送上门等一系列便民举措,不但让我们节省了成本,订单也多了起来。”丰收季,拿出手机“晒单”的刘士展,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在他看来,自己的种植基地能快速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税惠红利缓解资金压力 油茶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广东河源东北角的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有这样一大片油茶林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挂满累累硕果,“油茶树一年就摘一次果,大概再过两个月就可以采摘了,马上就要忙起来了。”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油公司”)董事长骆东梅说道。
骆东梅是土生土长的龙川人,早年他外出打拼,有了一定的成就。2014年,骆东梅做了一个让身边人不解的决定——回家乡龙川投资茶油。“龙川人民种植油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我小时候总被村里的茶油坊油香味所吸引,这种独特香味至今念念不忘。我回家投资茶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要让龙川的茶油全国飘香。” 骆东梅说。
2015年,骆东梅在大洋村成立了绿油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当地产业发展。绿油农业与大洋村、大洋村周边村、赤光镇外等上百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以比市场价高30%的保底价收购农户达标茶果,同时承包了部分农户的茶园,与农户共享收益。此外,绿油农业还与合作社协商,以多种方式合作开辟荒山,扩大油茶树种植面积和产业规模。“我们群众的土地流转收入,单单花果树小镇里面的带来的村集体收入就有19万元多,群众的就业收入每个月是2500到3500元,我们村里在家的、能够有劳力的人员全部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每亩地产出来的利润当中的5%是给我们村集体分红的。”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党总支书记叶自富高兴地表示。
“我到龙川县投资后,税务部门上门服务,为我们量身定制纳税方案、政策兑现跟踪支持等,给我们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骆东梅表示,得益于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公司这两年来共享受税费优惠20多万元,这些资金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用来进行油茶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据悉,龙川税务部门主动对接龙川油茶行业协会和主要油茶产地的村委会,重点关注油茶种植基地、合作社产销情况,全面落实各项利企惠农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深耕乡村,撬动更多农业市场主体,共同打造乡村振兴大舞台。今年已累计为全县符合条件的35户油茶产业企业减免各类税费78万元。
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75亿元,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税务动力。此外,广东税务部门适时发布的系列税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发布《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指引》,推动 “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发展,让更多像龙川油茶这样的乡村特色产业走出深山,走向市场,助力“三农”大步迈向乡村振兴发展“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