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时间:1970-01-01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怀远在北京市税务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数字税收论坛上表示,北京市税务局致力于以数据效用的深度挖掘、跨部门数据资源链接和场景化应用融合来驱动税收征管智能化转型,今年以来,智慧北京税务在延展数字化、智能化场景链条,让科技赋能满足纳税人需求方面取得了成效。
郑怀远介绍,北京市税务局在全业务革新过程中,统一应用“数据驱动”思维,促成了工作模式、制度体系、工作效率的三重转变。
以退税业务为例,首先,退税改革以全税种“去人工化”转型为方向。通过对全税种进行“去人工化”可行性分析,尝试逐步建设出取消纳税人申请、税务机关审核、退库办理环节的无人干预式“AI智能退税”新体系。目前上线的退税智能机器人,采用计算机“自动发起+自动审核+自动到账”的“三自动”设计理念,通过调用金税三期、决策二包、大数据云平台等6个应用系统数据,依托4大类47个算法实现“数据+规则”智能处理,将以往的“面对面、纸递纸”工作模式,转变为“无人化、数字化”工作模式。目前“AI智能退税”框架下的车船税退税业务已完成系统建设,后续多税种的智能化退税体系将陆续完善到位。
其次,退税改革以多维度制度安排为配套。北京市税务局坚持为民便民,改造原有五层级审核、四部门流转工作流程,将小额退税压缩至两层级、两部门办理,将一般退税压缩至三层级、两部门办理,审核提速超过87%。同时,将小额快速退税限额由500元调整为5000元(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退税除外),小额快速退税覆盖面由50%提升至70%。另外,“AI智能退税”选取了“汇算清缴退税”和部分“误收退税”业务,先行试点智能化主动退税,减轻了纳税人办税负担。
最后,退税改革以全节点电子化应用为助力。北京市税务局积极打通纳税人、税务、银行、国库间链路,在纳税人申请、税务机关办理、国库银行退付等全过程取消纸质资料流转,并组织协商统一了各部门审核标准,实现了全链条、跨部门的电子化秒级数据传递。
郑怀远介绍,自AI智能退税业务上线以来,北京市税务局共办理5000元以下金额退税54798笔,全市七成退税人因此获利;办理小额退税金额3925万元,实现小额退税当日办结,便利中小微企业资金快速回笼,充分享受到智慧税务改革红利。
除AI智能退税外,北京市税务局应用“数据驱动”思维,按照“场景化”的业务理念、“无人化”的技术方向和“便利化”的实现目标,在征管、服务等多板块布局了多点智能化创新。再如:增值税发票“全票种、全流程、全线上”自动审批,对纳税人的各类型、各票型发票需求,推出了全年无休的“秒速”办理,惠及了全市160余万纳税人。
对此,郑怀远表示,深入推进全部领域和关键环节革新,需要让数据思维成为驱动发展的蓬勃动力。一方面,关注数据活跃度。不能让税收数据仅以“静态”形式沉淀在表证单书中,应在其有效的生命周期内充分攫取使用价值,通过场景化的多重组合,不断提升数据的访问数量和应用质量;通过“数据+算法+工具”赋能,输出个性化、自动化供给,实现数据最小颗粒度“珍珠链”式的灵活组合。另一方面,把握数据流动性。现阶段的税收大数据不仅局限于税务机关的主动采集,更涵盖了各类信息系统通过多渠道交互而获取、存储、衍生形成的多维数据集。在保证数据安全和应用合法的前提下,不能让税收数据停留在点对点的单线串联中,更需注重跨部门、跨领域多线程并联处理的数据链条,引导多源、多模态数据的复杂关联和效用实现。
数字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让“以数治税”的制度优化和制度安排支撑顶层设计,保障改革持久的生命力。郑怀远表示,近年来,税收征管完成了从1.0模式向2.0模式的迭代,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管理。在改革进程中,要取得系统性、规模性应用成果,离不开工作思路的整体规划和工作制度的同步创新,需要基于数据化、要素化的逻辑进行配套流程再造。闯改革新路,需要向数字化要新活力,向制度化要新动能,通过“边破边立”地不断改造完善制度体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