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录入时间:2007-05-21
【中华财税网2008/4/21信息】 10月30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2项具体准则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对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做出的操作性规定。为进一步了解应用指南的相关情况和财政部目前在会计准则贯彻实施方面的举措,记者采访了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人。
《财会世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经历了8个月时间。您能否简要介绍应用指南起草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负责人:今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之后,随即转入准则应用指南的制定工作。为使应用指南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财政部会计司于7月和10月先后两次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印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征求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香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方面的意见。10月8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经修改后的应用指南进行了讨论。在此期间,财政部会计司还举办了多次内部研修,邀请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上市公司和国内会计中介机构、会计学术界的相关人士对应用指南进行逐条、逐字的讨论。这些努力使得应用指南的制定工作深入、扎实,为明年1月1日上市公司顺利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财会世界》:您是否可以简要介绍本次发布的应用指南的定位、构成和特点?
负责人: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通过财会[2006]18号文件发布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应用指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对各项准则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具体解释和说明,着眼于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包括32项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和一个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应用指南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
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主要载体,也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结果。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财务报告在基本准则中占1章,报告类准则在具体准则中占8项,在应用指南中占了一半以上篇幅,就是为了强调和提升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本次发布的应用指南中,财务报表(含附注)的列报说明较为详尽,而且区分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不同企业类型,基本满足了所有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财务报告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定位更科学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设计,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重要环节中,我们尤其强调确认、计量和报告。确认解决定性问题,计量解决定量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解决政策问题;报告是结果,是报告确认、计量的结果;记录是方法。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严格执行;在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下,会计记录方法可以灵活,包括会计科目的名称以及主要账务处理。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听取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各位委员和其他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将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作为指南的附录。目前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对于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
《财会世界》:为便于会计准则贯彻实施,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衔接工作?
负责人: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财政部将不再发布具体的衔接规定。各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实施新准则的具体办法和方案,企业自身的核算规定、信息系统也要相应调整,以确保新旧准则平稳过渡。
在新旧准则衔接之际,我们非常重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其他监管部门规定和税收实务的协调和衔接,并与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相关配套办法。
《财会世界》:财政部是否还会继续举办新准则培训?是否还有其他的辅导手段?
负责人:财政部会计司从今年8月4日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分5期,分别对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及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会计学术界等进行了集中、系统的培训,受训人数达5000人,为新准则的贯彻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由于下阶段贯彻实施新准则的各项工作任务还很重,因此由会计司直接开展的培训工作将告一段落。中国会计学会正在组织新准则培训工作,会计司将给予积极配合。同时,财政部已委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一书也进入了最后修改阶段,年内就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