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会计资产类 > 正文

管好存货好“过冬”

录入时间:2009-07-30

【中华财税网2009-7-30信息】  正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愈加明显。企业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进行内部挖潜,提高效率,存货管理是其中大有可为的措施。

  合理储存

  存货,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即使是在经济低迷时期,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各种存货也是必不可少的。存货的储存量和储存期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资产、损益情况,需要企业认真斟酌。

  企业持有一定量存货,可以保证企业在面临有利机会时,能够随时出手,减少机会成本。但在机会减少时,企业更应关注这些手上的存货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存货占用一定的资金,存货持有数量越多,资金占用量越大。同时,如果经济不景气,存货的周转速度会降低,变现能力会下降,大量的存货会进一步使资金短缺的情况恶化。其次,存货在存储的过程中会发生若干仓储费用,如仓库租赁费用或折旧、保险费、仓储人员工资等,存量越大,费用越高。这些费用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加大企业的利润压力。另外,存货在存储中 还有发生霉变、过时等损失的可能性,储存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只能避免大量跌价损失计入同一个会计期间,并不是解决存货跌价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加快存货的流转速度才能降低,甚至避免损失。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大量的存货和长期的存货积压,可能会加大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吞食,不利于企业的生存。

  存货的存储量应该在企业依据市场发展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合理预计,既要尽量降低存储量,甚至以零存储为目标,同时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减少存储费用和存货跌价损失,又要避免在出现机会时因停工待料而错失机会。这实际上会使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只能靠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加以合理估计,才能达到存货管理的动态平衡,减少费用。

  科学组织进货

  由于存货的购入会产生进货成本,因此企业还应该合理组织进货活动。影响存货进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这些不同的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存在依存关系:减少进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可以减少存货的存储费用,但会提高进货费用和缺货成本;而增加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时,在降低进货费用和缺货成本的同时,又会提高存货的存储成本。虽然存在理论上的经济进货批量,可以通过协调各项成本间的关系,使各项成本的总和保持最低水平,使存货的购进组织达到理想状态。但理论上的经济进货批量计算的基础是建立在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准确预计、存货耗用或销售均衡、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等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目前在经济前景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显然这些前提并不具备,很多数据无法确定。因此,经济进货批量的计算在目前许多企业中并不适用。企业为降低存货进货成本应该另辟蹊径。

  在采购成本中,有一部分是固定成本。如运输公司在一定运量内的最低收费,自己组织运输时的车辆折旧、司机工资等支出,是不受采购数量而受采购次数的影响的。因此,企业应该尽量减少进货次数,并且使每次采购数量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以取得商业折扣,尽量利用商业信用延长货款支付时间,以最大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当然,这需要考虑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及可能的信用丧失因素。
  精细确定生产量

  在经济低迷状态下,可能出现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使企业产生亏损的情况。有的企业采取停产的方式来减少亏损。但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亏损产品都应该停产才能使企业避免或减少损失。企业在 决定是否停止生产某种产品时,应该对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合理的会计分析。

  产品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的总额在一定会计期间和一定生产量范围内,是不受生产量变动的影响的,包括有关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等。与之相对,变动成本的总额在一定会计期间和一定生产量范围内,是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包括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酬等。在盈亏临界点,即当“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时,该产品就可以保本。根据这个理论,只要产品销售单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就可以获得补偿,降低企业的亏损;但如果产品销售单价低于单位变动成本时,产销量越大,亏损会越多。如果企业不加分析简单的停产,可能使企业由于固定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导致亏损加大。企业应该尽量通过组织合适数量和种类的产品生产达到补偿固定成本、降低亏损的目的。当然这是在该产品能够以一定的价格销售出去的情况下进行的产品生产决策方式。

  有人估计这场金融危机可能会持续1至2年。春天就在冬天的后面。在这段时间里,企业不妨修炼一下自己的内功,学习一些不同状况下的企业内部管理技巧,等到市场春天到来的时候,有“种子”就会有收获。

  链接:“存货”系列

  存货相关科目:会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一系列的会计科目,包括“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贵金属”、“抵债资产”、“损余物资”、“融资租赁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另外,还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与存货关系紧密。

  存货缺货成本: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由于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成品供应中断导致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经济进货批量: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存货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盈亏临界点:又称为盈亏分歧点、保本点、两平点等,指企业的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机会成本:是指面临多种选择时,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