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比较
录入时间:2008-03-11
《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准则)首次提出了“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四类:(1)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日,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金融资产。(3)贷款和应收款项,主要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等债权。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活跌的市场中没有报价。(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新准则中的《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的一般适用原则,对于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主要由《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具体规范。《企业会计制度》(2001)(以下简称旧准则)与新准则中的金融资产相对应的资产项目分别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这四项资产在发生减值时也要进行减值处理。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如以前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资产减值都允许在已计提额度内转回,也存在很多差异,现在将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方面。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减值的差异比较
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科目,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全部归入了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内容更广泛,还包括衍生金融资产等。
(一)短期投资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短期投资的成本大于其市价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投资收益”,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计量基础:因为企业是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不再计提减值准备,与旧准则相比,这是根本性的差异。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按其变动价值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损失时,其会计分录为,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收益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债权投资减值的差异比较
新准则中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根据企业的持有意图,旧新则中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持有至到期日的“长期债权投资”被归入了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过后者核算的内容更广泛。
(一)“长期债权投资”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长期债权投资”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其中“可收回金额”是指出售净价与持有资产预计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两者之中较高者。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投资收益”,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按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计量。这是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就明确被指定为持有至到期日,所以不存在到期日之前出售的行为,不用考虑其出售净价。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大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资产减值损失”,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三、贷款与委托贷款减值的差异比较
新准则中的“贷款”主要核算企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保险)的保户质押贷款与企业(典当)的质押与抵押贷款,当核算一般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企业的贷出的款项时,科目名称变为“委托贷款”;旧准则中的“委托贷款”则主要核算一般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企业的贷出的款项。可以看出,在新旧准则中,二者函盖的核算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委托贷款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委托贷款按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会计处理:企业把委托贷款视为投资,具体核算又有别于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委托贷款的本金大于其可收回金额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投资收益”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注: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没有独立的总账科目)
(二)贷款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因为贷款在活跌的市场中没有报价,所以其公允价值不易获得,按贷款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额孰低计量。与旧新则相比,新准则中的计量基础更加强调资金的时间价值,用未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贷款的账面价值大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资产减值损失”,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减值准备
四、新旧准则中应收款项减值的差异比较
新旧准则中都有“应收款项”科目,而且二者核算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资产减值处理方面二者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一)旧准则中应收款项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由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估计的坏账准备金额计提应收款项的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管理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二)新准则中应收款项的减值处理
计量基础:因为应收款项在活跌的市场中没有报价,所以其公允价值不易获得,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按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计量。与旧新则相比,新准则中用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量比较基础,这较多的依赖对特定主体的估计,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大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为“资产减值损失”,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