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业会计 > 正文

从财务管理目标透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录入时间:2008-01-03

【中华财税网2008/1/3信息】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角度,透视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企业的总目标。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应便于各部门的实际操作,符合明确性、及时性、可控性、一致性、运行成本低等标准。 
  目前常用的财务管理目标函数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有些欠缺:它的可控性较差、运行成本(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不适用于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因此不符合最优财务管理目标的标准。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由于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与报酬等要素,具有创造和谐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等优点,是一个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复合性、实在性的企业目标函数,是企业现实最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资本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各种资金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所筹集的资金包括主权资本、长期债务资金和短期债务资金。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财务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MM理论与均衡模型理论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1963年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把企业所得税引入到他们的MM理论的无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公司税的情况下,负债比率对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确有影响,因为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价值,故企业可通过调整负债比率的高低来影响资本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大小。 
  权衡理论是对MM理论更进一步的发展,它充分考虑了财务风险、破产成本以及代理成本等因素,认为企业由于受破产机制、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制约,有效地抑制了无限追求免税收益的欲望,打击了追求100%负债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资本结构应当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之间选择的最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排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筹资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而且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判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 
  从现实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角度来看,与西方国家企业资本结构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公司资本结构单一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内部资金的比重普遍偏低,外部融资的比重偏高,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完全依赖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证券融资的比重不断提高;证券融资中,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而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资本市场内部结构的发展变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方向相反),从股权结构来看,上市公司多属“一股独大”型。 
  (二)负债结构不合理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资本负债率历年均低于全国企业的平均水平,呈降低趋势,公司债务流动比率呈攀升趋势,流动负债在债务总额中均占70%以上的比率。由于流动负债的风险性高、期限短,使得公司还债压力、还债风险较高,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 
  依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银行不能持有公司的股份,不能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治理,银行对公司实施的外部监控作用较小,缺乏真正的约束机制,银行与企业间存在大量的不良债权债务,银行信贷资本得不到充分使用,不少企业债台高筑,自身的改革、发展困难重重,举步艰难。  
  (三)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 
  资本结构调整弹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对理财环境及财务目标变动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的余地和幅度,主要表现为实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比例的速度和数量。在我国,由于缺乏畅通的筹资渠道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又由于公司理财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很难调整资本的结构,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较小。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利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确立的财务管理目标,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说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轻债务重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并逐步缩减银行信贷的规模,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调整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正确引导上市公司,力争实现其短期债务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中长期债务资本主要通过债券市场获得,以便在分散银行风险、改善银企关系的同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二)优化资本结构 
  根据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使用负债融资会带来一定的财务负担,产生财务危机和代理冲突;但是负债融资也能为企业带来税收收益,增加企业价值,过分依赖股权融资而放弃一定的负债融资是不合适的。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当合理、适度地举债,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状态,企业最佳负债水平应当是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企业的负债水平在30%-40%之间是合理的。另外,企业融资也要适当依赖内部资金,因为它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 
  合理调整企业债务资本的来源结构,适当扩大长期负债融资的比例。这是因为,与短期负债融资相比,长期负债融资具有偿还期限长、筹资额大,种类繁多、短期债务负担轻等优点,便于企业选择利用。相对股票融资而言,使用长期负债融资作为企业的长期融资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 
  (三)健全公司内部财务机构,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 
  上市公司作为一种优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机构,形成既有主管资金的筹集与调度、财务规划与决策、投资方案的评估与投资战略的制定,又有主观公司内部的经营核算、信息处理与财务监督的两套机构;21世纪公司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为保证公司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理财人员必须树立资本结构战略管理观念,提高资本经营的能力。 
  资本结构战略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策略,应与企业发展策略相谐调,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财务预警体系,选用多种较好的融资工具,保持适度的资本结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使资本结构呈现出一种动态优化的状况。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