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计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简述
录入时间:1999-05-3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31/99信息】 政府统计数据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各级政府部门和党政领导在
各级统计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到,要狠抓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加强对主要统计指标
数据质量的评估和审核工作。对政府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高质量统
计数据的产生,是当前统计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
对政府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从对政府统计数据使用者的角度
出发,一般认为应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可适用性几个方面去
分析研究统计数据的质量。而笔者认为切实实现这几方面的分析必须深入到数据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各个生产环节中数据的质量进行实时的、全面的检
测和严格的、科学的度量,用以发现每一环节关键质量问题,对各个环节弱点逐
一纠正,以达到全面实现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改观与提高。
统计数据的开发过程一般都会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统计数据需求研究,
统计设计过程、统计调查过程、统计汇总过程、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统计数
据的反馈与纠错、统计信息的发布。首先要决定对过程进行怎样的度量。用于定
量测量数据质量的指标非常多,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指标都用于某一
特定的数据开发项目中去,对某一特定的统计调查任务应选择合适的质量指标群。
从管理的角度看影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和效率的因素有进度、资金、法律法规的
完整性、从业人员素质、反馈的质量等。系统评估人员可以围绕这几个因素来选
择合适的质量指标群。比如:统计设计过程中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主要原因是
调查方法的不科学性;而统计调查过程中统计数据的质量往往因某些领导个别利
益的驱动而受到影响。如何准确及时地量化这些关键问题是实现政府统计数据全
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统计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运用阶段或全局可靠性分析方法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实时的控制
与评价呢,我们知道,在现代生产领域中,可靠性分析方法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
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先进的科学
方法,通过实时地评估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可靠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
证了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统计数据的开发也可看作一种生产过程,可靠性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对统计
数据质量的全程监控,且大有可为。
不同于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结合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开发系统的实际,可靠
性分析评价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由于统计调查方式的多种多样,统计指标有大有小,资料来源、计算方
法各不相同,可将系统可靠性评价分为两大类:阶段可靠性评价和全局可靠性评
价。阶段可靠性评价是通过对过程中某一关键性阶段进行可靠性评价,找准症结,
改进工作。例如,全国人口普查中汇总数据的质量一直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中的
关键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阶段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会对普查数据质量的全面改
善提供依据;又如,在各级农业调查和企业调查中,无论是抽样调查还是专项调
查,都应对系统进行全局的可靠性评价。
2)政府统计数据作为统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常常是由多个指标来体现的,不
同的统计指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单一指标的可靠性,更要重点建立相关指标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之,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可靠性分析方法
是建立高效的统计数据检测系统的重要工具,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统计体制科学
化建设的进程。 (f990527A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