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思考
录入时间:2008-12-24
【中华财税网2008/12/24信息】 SWOT分析法是战略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将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行业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一、本土事务所优势分析
(一)低成本。低价格这是我国事务所与“四大”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所在。漆江娜、陈慧霖、张阳(2004)运用2002年度相关数据对“四大”在中国审计市场的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四大”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本土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低廉的收费可以为本土事务所赢得一部分客户。
(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笔者利用贝恩分析法得出2002-2005年行业集中度CR4(前四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之和),其中前4位事务所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5.17、15.94%、24.99%、25%;2005年比2002年的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上升了64.8%。前4位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占全行业总人数比重分别为1.44%、1.87%、1.67%、2%;2005年比2002年的行业总人数比重上升了38.89%。可见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三)特有客户群已经形成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已与客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许多事务所都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客户与事务所在某些方面已达成了共识,使得其不愿意转换事务所;此外,转换成本太高,特别是转换到“四大”,其可能多付出2—5倍的审计费用,并可能产生沟通费用等许多机会成本。
二、本土事务所劣势分析
(一)规模小,竞争激烈本文利用剔除“四大”的方法,且假定市场环境不变来分析我国本土事务所的竞争状况。利用贝恩分析法分析2002~2005年数据可得,前4位事务所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49%、3.34%、5.04%、4.66%;前4位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占全行业总人数比重分别为1.5%、2.11%、1.85%、2%c。可以看出我国本土审计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买方市场,存在低价揽客、购买审计意见等可能性。且从中注协公布的2006年事务所百家信息可以看到除“四大”外,有10家事务所业务收入过亿元,但都在l亿元左右。事务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审计市场中尤其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审计服务产品缺少差异化DeAngelo(1981)论证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认为大规模事务所如果因质量问题丧失声誉,将损失更多的获取未来准租金的机会,大规模事务所比小规模事务所有更强的提供高质量审计以维护其品牌的内在经济动因。因此,事务所规模可以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评价标准,事务所规模、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的差异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会计服务的供方,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品牌,会计服务产品缺少差异化。为了争夺客户竞相降价,竞争十分激烈。
(三)业务品种单一,替代品繁多从中注协公布的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2005年我国事务所的总收入为710696万元,其中审计收入为597786万元,占总收入的84.11%。可以看出我国事务所的服务主要局限于审计签证业务,其他业务如税务代理、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人力资源咨询等领域,与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的业务存在一定交叉,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后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将面临挑战。
(四)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四大”进入和企业发展,本土事务所越来越多的CPA跳槽到“四大”。根据中注协公布的2005年百强名单显示,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安永华明,其CPA年人均收入分别为273.82万元、309.86万元、363.52万元、408.09万元。而排名第五位的上海立信长江,其CPA年人均收入仅为56.15万元。待遇差距之大,使得我国本土事务所成了“四大”培养人才的基地。
三、本土事务所机会分析
(一)审计市场全面开放将增加新的机会根据签署的关贸协定,我国于2005年12月31日前全面开放会计服务市场。我国市场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人才培养方法,这对我国本土事务所来说是一种机会。
(二)“四大”2002年后实力开始减弱周红(2005)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近年来国际审计市场是集中度降低,“四大”独占市场地位开始减弱,这对我国本土事务所而言是很好的契机。
四、本土事务所的挑战
新会计、审计准则增加了审计难度,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新审计准则由原来的保护CPA利益为出发点变为保护公众利益为出发点。这两项新准则的出台都意味着审计人员必须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审计市场是劣势大于优势,机会和威胁均等的情况。在当前劣势的环境下,本土事务所要想做大做强最理想的途径应当是规模化发展战略,规模化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目前,要实施行业结构调整,通过吸收、合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控制方式将事务所规模做大做强,以便参与国际会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实施规模化战略能应付不断增加的业务量以及提高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便于内部人员的专业化分工,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和审计质量。在事务所规模化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四种途径:
(一)挖掘潜力。自我发展壮大该模式积极开发业务资源,广为招贤纳士,通过自身积累提高实力,以达到一定规模。其优点主要有:第一,由于事务所在壮大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干扰,其办所宗旨、经营理念、组织文化、执业风格能够始终如一地得到贯彻实施;第二,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彼此熟悉,对一些重大执业技术问题、重大管理决策问题通过沟通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
(二)联合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壮大从战略意图的角度看,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主要是源于某种事务所的合并结构能实现既定的战略利益,或者说是能基于既定战略利益获得有价值的资源。因此,事务所的发展战略合并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是市场目标合并。该形式以拓展某一特定服务市场为合并目标,注重运用一定资源力求在某一特定服务市场上取得更高绩效,从而实现竞争优势。二是事业目标的合并。该合并形式通过会计、审计技术和各种资源的灵活运用,以新市场不断开拓,会计、审计服务线不断扩展的方式来寻求某一会计、审计服务领域的持续发展。三是公司层次的合并。该合并形式以事务所的服务多元化、扩展整个事务所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在事务所试图扩大自身事业领域特别是经济环境剧烈变化而产生新的机遇时,对事务所现有资源和价值做出全面的调整,从而整合出一种新的核心能力。事务所合并既可在短期内迅速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又可融合各类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应。
(三)发展成员所组建集团会计师事务所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是在专业化、协作化的基础上,以一个或几个大所为核心,联合若干存在内部联系的事务所,形成具有统一专业技术标准、业务质量控制、人事、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具有法^地位的大型联合体。这种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各事务所实现人才、客户、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但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执业质量失。
笔者认为建立分所和发展成员所是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扩张方式。集团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分所既能实现跨行政区域执业又能节省交易费用,扩展其客户资源分布。分所作为总所的一个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其人、财、物、执业质量受总所的统一管理,接受总所监督、指导,民事责任也由总所承担。而成员所是与核心所达成协议成为其成员所的改制完成以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核心所通过发展成员所,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事务所的地区性要求、技术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区优势。核心所应以资本控制为纽带,对成员所实施统一的人员、制度控制以保证其执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