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将经济资本管理导入责任审计

录入时间:2008-08-05

【中华财税网2008/8/5信息】    在行长任期(离任)责任审计中,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被审单位作出评价,建立一套考量尺度来衡量分析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成为必需的环节。本文从审计实践出发,通过分析现阶段任期(离任)责任审计实务中指标体系设置和运用亟待完善的问题,结合目前农行系统正在推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提出结合经济资本管理的推行,将其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并完善行长任期(离任)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阶段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运用不能充分反映任期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1、缺乏一套统一、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在审计实务中,任期(离任)责任审计指标体系在设计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过于简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被审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另一个是过于繁杂不利于使用。另外,各审计机构确立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随机性大,涉及的范围不尽相同,不能按照行长任期审计内容的要求,充分、正确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相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其中一些指标不能明确任期经济责任,从而削弱了该项审计的严肃性。
  2、缺乏对评价指标的合理运用和分析。一方面纵向比较多,横向比较少。在行长任期审计中,通常是对比存款、贷款、不良资产占比等指标任期末比任期初的增长情况来说明其业绩,而缺乏结合被审计行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对各项经营指标完成的影响分析,以及对该行在本地区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变化分析。就可能出现的纵向上看存、贷款增长良好,而横向上看则市场份额下降,与当地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不能公允地作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直接利用多,综合分析少。在审计报告中,通常是罗列任期内各项指标的计划完成情况,以其完成的程度来说明被审计行长的经营管理水平,而实际上一项指标的变动还包括许多非经营因素,单纯从期末期初时点数的对比或完成数与计划数的对比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存款、贷款的增减还包含机构撤并、划入等因素;反映任期内不良贷款额度的增减,则包含政策性剥离给资产公司、人行专贷划入等因素;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可能包含新增贷款对其的稀释作用,也可能有呆、坏账核销的因素。因此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剔除影响评价的非经营性因素,而就事论事地陈述各项指标的增减变动,就不能分清行长任期内哪些是通过自身有效管理增长的资金实力,哪些是通过切实可行的清收盘活措施而实施的不良贷款货币清收,真实反映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从而很难对其任期内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经济资本管理的推行给行长任期(离任)责任审计提出新的要求
  为加强资本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农行从今年起全面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在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资本制约风险资产的增长,将经济资本控制在既定范围内,并确保获得必要的回报,使业务发展的速度、效益与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其主要内容是控制经济资本的适度增长,经济资本增量管理通过增量计划管理的方式来实施,即以每个年度为一个计划期,根据预测的计划期全行监管资本的增量(增长率)确定全行经济资本的增量(增长率)目标,并根据各分行的效益、风险等因素确定各分行的增量(增长率)目标并分配到各分行,各分行再将经济资本配置到相应的业务(资产)上。经济资本管理具有可以适应资本监管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经营效益?有利于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业务风险等特点,是评价、考核分支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基础。随着其推行,以前的计划考核体系将逐步淡化,并逐渐被其涵盖,如果这时候还单纯按信贷计划考核,就容易出现偏差,如:某行贷款增量超计划,单纯按信贷计划考核就应处罚,但其经济资本总量和信贷类经济资本增量未超计划,表明其低风险业务的增长超计划,并限制了高风险资产的增长。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