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审计中应关注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

录入时间:2007-06-04

  为保障国有产权有序流转,2005 年4 月11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遵照《规定》的要求,将会有效地遏制国有资产转移中的资产流失。多年来,笔者在对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向管理层出资设立的企业转移的审计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一些国有企业及含国有产权的各类企业(以下简称改制企业),在管理层、关联方的干预或影响下,在会计处理中泾渭不分,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了“收缩”处理,这无疑将会造成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流失。现将一些改制企业故意转移、隐匿资产,任意做小净资产的手段,做以下揭示。
  一、故意转移或隐匿资产的手段
  1.法人投资集体化,投资收益个人化。在改制企业的股权转让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改制企业,特别是一些利好的改制企业,在改制方案确定前,将国有企业的法人投资转让给同一单位的工会组织。工会投资本无可非议,但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工会投资的真实性及资金来源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所以对工会投资的追溯审计必须及时跟上。股权转让涉及个人受让,审计方案更要全面,效益审计、资产评估都要进行,以免不法分子通过“移花接木”,鲸吞国有、集体的资产。
  2.滥用会计估计,计提秘密准备。对改制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对坏账损失的估计比例往往偏高,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更为明显。如有一个改制企业,它的销售对象(购货人)绝大部分是偿债能力特强、具有垄断产业性质的企业,应收账款账面反映的期末余额,其滚动后的账龄也都在一年以内。然而,这个改制企业不考虑购货人的偿债能力,人为地以应收账款余额的1.5%计提坏账准备,这样就有滥用会计估计的嫌疑,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改制企业,应关注其当年利润的真实性及调节以后年度利润的可能性。
  3.特设“明细户”,建立“小金库”。通过对改制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的同期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改制企业在市场大环境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反而下降。对于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改制企业,要特别注意查找是否存在“特殊明细账户”。笔者曾在一个改制企业“预收账款”的明细账户“营销往来款”中找到当年那部分未反映在本年利润中的收益。隐匿或转移收入除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会造成税收麻烦及其他一系列问题,账内“小金库”形成容易、清理难,后患无穷。
  二、任意做小净资产的手段
  1.滞后确认收入,利润转为负债。某改制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中,有下列一组相关的数字:库存商品906 万元、预收账款1265 万元、应交税金-98 万元。对这三个账户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检查后,发现库存商品已无实物,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均系这批存货销售对象的预付货款,应交税金系这批货物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销售已经实现,收入确认滞后。正常情况下,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滞后反映的意图如果是想把收入实现的利润转为负债挂账的话,滞后确认收入将为隐匿利润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
  2.做大应付利润,把应付利润变为无息贷款。为了做大应付利润,改制企业往往会将盈余公积中历年计提的一般盈余公积连同未分配利润,一并转为应付利润。转账后,盈余公积中的法定公益金一般不足注册资本的25%。改制企业做大应付利润的会计处理,客观上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实现了净资产大幅度下降的目的,又可以帮助改制企业在改制后能及时得到一笔可观的无息贷款。当然,这必须在关联方的默契配合下才能得以成立。
  三、管理部门应营造平等竞买环境
  认真做好改制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管理部门更应营造平等竞买环境,这对于防患国有资产的流失非常重要。比如国有资产受让方(竞买方)是否有非国有企业,管理层(关联方)对改制企业重组后的调控能力、影响程度如何?等等,这些信息都将为有关人员在制定国有资产转让方案、确定标的物合理底价等方面大有帮助。只有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受让方能得到公平竞争权利,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在转移中不会流失。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