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录入时间:2009-01-09

【中华财税网2009/1/9信息】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简单了解): 
  1.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财产物资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含义: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 
  特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应该进行全面清查的几种情况主要包括:(易考多选题) 
  年终决算前;单位合并、撤销以及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 
  含义: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 
  特点: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内容: 
  ①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 
  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③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④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 
  ⑤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 
  1.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含义:定期清查是指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范围: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终决算之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季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
  (2)不定期清查: 
  含义: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范围:不定期清查一般是局部清查,如改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进行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进行的损失情况的清查、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等。注意:不定期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合资、改制、撤销前的清查。 
  (四)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简单了解)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例1〕下列哪些属于企业应该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  )。 
  A.编制年度会计报告前  
  B.改变隶属关系前 
  C.股份制改制前  
  D.国内合资前   
  答案:ABCD 
  解析:企业应该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包括年终决算前;单位合并、撤销以及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