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2008/12/22信息】 必须通过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稳健推进的重要条件
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监管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财政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
1.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多提或不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2.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
3.利润不实,主要有多(少)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
4.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无会计证上岗;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合规;设置账簿不合规;会计凭证不合规;账表、账账、账实不相符等。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会计法》贯彻落实得不到位。虽然新《会计法》颁布以后,普遍对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的培训,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不认真。同时,《会计法》的贯彻落实是一个过程,致使企业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
2 . “ 委托— 代理” 制的固有缺陷。企业所有者(委托人)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委托给经营者(代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制。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多数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地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核算手段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手工操作比较普遍,容易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因手工操作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 .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揽业务,不惜降低执业质量。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执业中缺乏风险意识,使其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不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正确披露。
6.部分环节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这是主观上的原因,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通过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来达到逃税漏税、虚增资产等目的。有的是会计人员给企业负责人出“馊主意”;有的则是企业负责人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账目,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偷逃骗税,侵吞国有资产;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有的甚至丧失职业操守,通同作弊,参与造假、护假。
二、对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建议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笔者建议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惩治违纪、纠正失误、治理失真、严肃法纪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