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互动分析

录入时间:2008-08-14

【中华财税网2008/8/14信息】     摘  要:会计信息系统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促使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作和优化,同时,公司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的依存性和影响性两方面分析如何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良性互动。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会计信息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使治理结构优化,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设置顺利完善进行。公司也通过有效可靠的制度治理来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使其能真实反映公司的价值状况。 
  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在领导、管理、激励和约束方面的制度和原则,它涉及所有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控制关系和制约结构。会计信息系统镶嵌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治理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和有效运行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的健全性、严密性和有效性。由于会计信息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性,公司通过选择会计信息供给政策和程序,使利益相关者受益或受损。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甚至虚假会计信息泛滥,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所以,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保证。 
  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缺乏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由于受到国有企业改制影响,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形成“一股独大”局面,公司实质上是被控股股东控制,缺乏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这就容易造成权利滥用,滋生会计信息造假动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政府虽然能够整体上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调控,但在微观经济运行中,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却显乏力。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的信息治理机制。在现有公司信息治理机制下,管理当局在会计信息供给方面具有垄断优势,投资者和管理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内部人控制现象盛行,管理当局必然会通过控制会计信息供给来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 
  外部审计缺乏根本的独立性。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往往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为同一主体,这严重危及到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独立性。注册会计师无法以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履行全体股东的受托责任,严重削弱了独立审计对管理当局及其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难以履行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职责。按照《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主要负责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机构,但畸形的治理结构使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履行对管理当局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职能,致使虚假的会计信息泛滥。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公司治理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资本市场只作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尚不规范和健全。在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公司只关心如何获得上市资格而缺乏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动机。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容易诱使公司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供给以达到获取上市资格的目的。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对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石 
  1.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化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基础。会计信息披露是股东行使其权利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公司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使股东掌握决策有用的信息。在公司内部,股东主要通过董事会行使相应权力,解决董事会权力的配置和行使是公司治理的重心,这就要求董事应当履行“忠诚义务”和“谨慎行事义务”。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化董事义务的重要前提。为此,董事会必须要对管理当局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授权和监督,激励管理当局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解除其会计受托责任。这样,股东就可以凭借会计信息对管理当局的行为是否侵害了自身权益作出判断。 
  2.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公司治理越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越充分,收购者对并购对象的评价就越准确,其愿意支付的收购价格越接近其真实价值,一个有效率的控制权市场就越能得以维持。 
  (二)高质量会计信息在促进治理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监控和评价。企业产权主体的属性存在明显差别。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意味着人力资本不具有抵押功能,因此,相对于提供抵押的财务资本的产权主体来说,人力资本所有者更不值得信赖。人力资本所有者不仅可以通过“偷懒”提高自己的效用,而且可以通过“虐待”非人力资本使自己受益。在公司治理体系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间接反映公司价值的替代变量,股东或债权人在决定将财务资本投入公司之前,需要借助客观、有用的会计信息对管理当局的经营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评价,以便正确选择投资的对象、时机和方式。缔约之后,财务资本所有者出于对自身资本保值增值的考虑,对管理者的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也要依赖于公司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财务资本所有者凭借会计信息对经营业绩及管理者的个人能力进行评价,达到促进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目的。 
  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的。个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所有者,其作用能否发挥存在相当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发挥人力资本效用只可“激励”而无法“挤榨”。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特别是对经理人这种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来说,单独计量其对企业的贡献是困难的。为了实现激励和监督相容,让经理人员分享部分剩余索取权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率的。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自然成为治理合同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分析 
  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内部治理机制趋于失效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体表现为:非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国有股股东是大多数上市公司唯一的大股东。国有公司上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内部治理体制。但是,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国有股权代理人实质性地控制着董事会甚至兼任总经理,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国有公司的管理者并不拥有公司剩余索取权,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更有动机追求私人控制权收益。管理者可能会利用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在现有治理结构中,预期自身产权权益将遭受损害的一方会联合起来,争夺公司治理支配权,从而达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享契约。然而,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不可有偿转让性,使得相机治理机制丧失了效用。这种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对内部人实施有效约束,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达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便屡见不鲜。因此,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寻求国有股的有效流转机制,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当前资本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政府和公司要利用股权结构、股份回购、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寻求国有股减持和退出机制。同时,寻找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进入机制,扩充和增加流通股比例,通过股权结构的“一退”和“一进”,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产权制度基础。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导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本市场对公司外部治理的影响在于,当投资者发现或预见到公司出现经营不善时,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影响股价,导致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增加,借以惩罚管理层。然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首先,公司上市的目标存在问题,国有企业试图通过上市达到“圈钱”而脱困,而不是把它当作使有限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具体表现为公司采取“包装”会计信息的方法,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其次,经理市场和接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市场声誉机制对制约管理层的会计造假行为作用不大,有效率的兼并重组难以发生,造成管理层经常能够采取会计舞弊等手段而获取巨大收益,同时又不至于承担太多成本。为此,应转变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大力培养和完善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让外部市场监督制约机制对公司管理当局形成足够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改变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所有权博弈中的力量对比,让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供给中起主导作用。 
  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失灵。会计中介机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不对称及个人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考虑,通过产权博弈并外化为固定制度所致。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会计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在我国执业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社会中介的独立性常常受到干扰,如何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重建利益信任关系,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评价。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对高质量信息鉴证有自发需求的审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让中介机构本身就有动力去制约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外部中介信息鉴证机制是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缺陷的有效补充,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也是影响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十分复杂的角色。一方面,作为公司行为的有力监督者,地方政府可以在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也存在私人利益,为争夺市场资源和提高政绩,地方政府常常通过减免税赋、财政补贴等方式帮助公司获得上市或配股资格。此外,地方政府经常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影响,致使公司治理中权、责、利不清,企业行为经常不是为自身价值最大化服务,而是为地方政府政绩服务,导致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失效,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以克服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同时,还应该改革国有公司管理者的任命方式,把公司控制权交给市场解决,形成内外互补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将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置于公司治理环境中,必然会使管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建立起均衡的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机制,使得利益相关者可以依据会计信息,公平、公正的评价会计受托责任并分享企业利益。而且,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求其利,必然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外部治理环境。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