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会计环境 重塑会计职业道德(上)
录入时间:2008-08-14
【中华财税网2008/8/14信息】 简介: 本文首先指出,造成会计界社会信誉和声誉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会计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然后,分为会计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会计环境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冲突与解决、改善会计职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六个部分,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朱总理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指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帐,出具虚假报告。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几乎都与会计人员做假帐分不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不做假帐”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朱总理的讲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会计人员已经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无法遵循,导致会计界社会信誉和声誉的下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会计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
随着现代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人员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由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网络、电子商务、金融工具已渗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这昭示着会计职业的社会环境正日趋复杂。同时,整个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变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受会计环境的制约。会计职业道德又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影响着会计环境的改善。重塑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努力改善会计职业环境,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就会计职业自身看,一方面,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职业自己的专业规则越来越多,会计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不论机构内部会计人员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员,都面对着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基于其主体利益而对会计人员施加的压力。
上述内部会计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正表现出更快的变化速度,在这样变化着的会计环境中,会计职业的道德与责任问题的严峻性必然会越来越突出。
一、会计环境、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环境:指会计职业活动动作于其中的各种条件之总和,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会计所处特殊发展阶段的客观外在环境和条件,它包括会计主体内部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外部环境。
职业道德:是从事着一定社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各行各业为着自身的发展均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道德,以反映不同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和职业传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
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各种职业行为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职能、权利义务相一致,从而保证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所以职业道德必然成为该职业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起着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培养和考评人员素质、协调和统一群体风格的作用。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会计变革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任何一种职业,都有需要其从业人员在从业时遵守的职业行为标准,不管这种职业行为标准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有形的或无形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而由于职业的性质不同,其行为标准也就各不相同。这种职业行为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道德。作为会计,其特有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会计法》,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作为《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会计人员除了要对本单位及其领导人员负责外,还要对法律负责,对社会公众利益负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利益驱动所致的,这样,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往往也是多元化的,会计人员能否依法、真实地反映这些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会间接地影响国家税收、社会分配等方面,这就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问题,而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则是企业管理层、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等进行决策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表面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服务对象是企业,但实质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重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人员并不能真正归属于多元利益主体的任何一方,否则,受其利益驱动,无疑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尽管如上所述,会计人员应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并依法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责任,但是,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会计环境、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道德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们间的关系,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还调节本职业的人们同其他职业和社会上其他人们间的关系,以维护职业的存在,并促进其职业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职业道德在维护职业声誉、职业进步、职业发展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会计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变化、发展紧密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会计人员面对日益繁纷复杂的会计环境,其职业道德必须适应会计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同时会计人员又要积极改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不良影响进行改变和完善,因此研究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于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义重大。
三、会计环境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影响
会计职业总是依附于一个会计主体(包括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种机构或社会组织),所以会计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部分。
内部环境指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工作条件和状况。
会计人员常常需要做出主观判断和抉择,在涉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时,常见的是“道德两难”问题,即对一方有利的选择对另一方未必有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需要自问:我所追求的是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选择之后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综合考虑之后,会计人员最后的选择要么是遵守了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要么是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在权衡各方面的利弊时,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从业环境。内部环境因素包括:
1.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相互制约,促使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否则可能造成部分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钻空子,贪污腐化、盗窃、挪用等严重的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
2.单位的人事政策和内部组织机构,单位的人事政策和内部组织机构决定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一般来说,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否则会计人员及其工作不仅受单位主要领导的制约,而且受其他部门主管和人员的制约,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就受到重大的制约,就不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另外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的方式也影响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状况。
3.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的会计主体面对社会有不同的利益点,例如:私营企业可能更侧重于合理避税,以增加所有者的实际利益;上市公司更侧重于每股的盈利,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国营大企业更侧重于利润目标,以达到完成上级制定目标的目的。一般说来会计人员在单位与其他一般管理人员和职工相比,在单位并无特殊的个人经济利益,会计人员为何造假、违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甚至违法?更多的原因是出于对个人职业、岗位、职位、待遇的维护,当上述个人利益与职业道德发生矛盾时,当会计人员个人面对的生存职业岗位和职业道德的天平失去平衡的时候,两者孰轻孰重,多数人恐难平衡,因此不同的会计主体对会计人员上述个人利益的制约是不同的,会计主体的性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中,其利益与本部门和本企业息息相关,部门收益的提高,可能意味着包括会计人员在内全部人员年终奖金的增加;而一笔贷款的获得,可能使企业走出破产的边缘,大家都不至于失业,这便会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的境地。而且除了个人利益因素外,会计人员还会感受到来自上级与同事等各方面的压力。俗语讲,“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可以算是对会计人员这种两难境地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4.内部审计情况,一个单位有较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很好地履行,可以为会计人员很好地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一些内部保障。
外部环境指该会计主体所处的外部社会,能够对会计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变革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所有的能够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环境中,经济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但直接对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会计职业道德产生影响。归纳起来,直接对会计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有:(1)经济体制。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所有制、调节机制(计划经济抑或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形式等对会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体制客观上造就了会计主体的特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影响着会计人员的地位、收入、就业水平、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教育乃至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3)资本市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其生存与发展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范围(国内的或全球)、资本市场的供应方式(国家拨款、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等)必然对会计产生明显的影响,使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筹资的需要,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造成了更多的会计估计和选择。(4)单位的外在利益关系的单位和部门。单位的外在利益包括工商、税务、财政、经济及业务主管部门,这些外在部门的利益直接影响者会计人员,例如:税务的利益决定了采取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政策,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指标好的时候可能放松对单位财务相关税收的检查和要求,否则可能人为的调整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又如经济或业务主管部门可能会要求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财务目标,客观上迫使企业造假,增加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可能。
2.法律因素。现代社会日益成为法制社会,法律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自然也不例外。加大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可以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政策规章和制度,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提供导向。具体政策的不当或过失会给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带来消极的后果。它们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接受政府指导的程度、会计的服务对象、对会计内容的要求等方面。此外,政治因素还会通过影响经济因素、法律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来间接地影响着会计职业道德的诸多方面。
4.政策因素。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条件、上市条件、配股条件等政策调整着单位的行为,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行为和职业道德。如上市公司的出现,使会计目标由过去的由主要向政府主管机关、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转变为主要向股东和潜在的投资人提供信息。上市公司为了适应上市的需要和条件,将原先会计主体的资产剥离到一个新的虚拟主体上,并假设存在了不少于三个会计期间,将原先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剥离到新的虚拟的会计主体中,稍有会计知识的人们都知道,每一项可以单独计价的资产和债务都可以从总资产或债务中剥离出来并单独计价,但是,总资产的盈利能力却不是简单的各单项资产赢利能力的简单相加,从总资产中剥离出部分资产,并模拟计算其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再据以确定该部分剥离资产的赢利能力的方法,不仅违背了会计主体和会计期间的基本假设,也为财务人员为上市前的会计包装提供了条件,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会计人员的弄虚作假的风气,进一步败坏了会计的职业道德。上市公司面临股东、股价波动、经营困难的巨大压力,在改变上述环境条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选择包装财务报告就是主要的选择了。特定的政策,如上市的条件、配股的条件、贷款的条件等,为达到这些条件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时反复测算,如果达不到,又相差不多的话,会计利润操纵便成为必然,因此上述环境决定了一些会计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