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对策

录入时间:2008-08-05

【中华财税网2008/8/5信息】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2001年美国著名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美国世纪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不仅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美国股市的持续低迷,而且也影响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步伐,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相对美国而言,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2003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检查了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处这些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这些数字表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因此,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对会计信息的涵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和对策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一、会计信息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为了进行会计管理而收集、加工、整理的各种数据资料。会计信息的涵义有广泛和狭义之分。会计信 息从广义上理解就是由会计人员或会计部门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的所有经济信息。狭义上的会计信息就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提供财务信息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方式。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息相比,有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2)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3)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4)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失真、失实。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变通”方法,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二是财务财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科目的设置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造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三是资产失真。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额。四是成本、费用失真。有些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在成本、费用上弄虚作假。五是虚假利润。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实际反映,但在实际工作中,利润却往往演变成“厂长利润”或“书记利润”。六是会计报表虚假。目前不少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真实、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为了完成责任目标,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根源。二是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违规作假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政府管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其次,许多地方部门为达到谋求局部利益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倾力对劣质企业业绩包装、招股上市。三是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基本上由领导决定。四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去规范。五是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六是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制约,严格的会计核算程序,健全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度,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稽核和审计制度,会计人员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等。可以实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从制度上堵住可能生产虚假会计信息的漏洞。 
  3 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首先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编制和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法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其次,应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定期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账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5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 
  6 加强监督力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7 加大执法力度。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