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自动化,淘汰复式记账法
录入时间:2008-07-17
【中华财税网2008/7/17信息】 一、引言
为了论述简便,本文中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会计均简称为计算机会计(Computerized Accounting),全文同。在论证主题之前,有必要先讨论以下几点:
(1)未来会计是计算机会计。要认识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未来会计是计算机会计,但无需总提计算机会计,而直接说成会计。若不需要去强调或区分两者,则会计指的就是计算机会计;手工会计几乎消亡,当然这有个过程;会计信息化过程已结束,也不需要再说会计信息化。当然,会计还会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会计使传统会计方法和理论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比如,计算机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和管理;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享而及时准确地取得。
(2)计算机会计无需复式记账法。这也是要弄清楚的一点。复式记账法仅用于数据的输入与处理,而并非用于会计信息输出,也就是说,复式记账法与用户的会计信息需求无关,所以计算机会计虽然不采用复式记账法,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不会受影响。实际上,计算机会计从根本上就不需要复式记账法,可以选择适合计算机的记账方法来输入与处理会计信息。计算机会计取消复式记账法,反而更好,记账数据之间不再有信息平衡结构关系,会计信息处理也不再受等式约束,更能与经济活动业务的动态变化相适应。因此,计算机会计不使用复式记账法,能更适应会计信息处理的需要,更便于为用户提供会计信息需求服务。
(3)计算机会计必须记账自动化。这是会计界的目标,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点。计算机会计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计算机记账自动化程度不高,严格来说,还是一种半自动化,还离不开手工的第一步处理,即手工将原始凭证及其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并仍需人脑选取会计科目与借贷方向。在此基础上,计算机才能自动处理人输入的数据。显然人做了前半部分事情,计算机再自动做后半部分事情,故可称之为半自动化。计算机会计还要向纵深发展,自然就要求记账自动化,即计算机会计必须实现记账自动化。
虽然计算机会计是从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开始发展的,但是现在,计算机会计不仅仅为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全面发展,变革会计组织和人员分工;而是引起会计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大改进,且越来越显示出复式记账法不再适用计算机会计。事实上,复式记账法妨碍了计算机记账自动化,成了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自动化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淘汰复式记账法,突破这一瓶颈问题,实现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计算机记账方法方面还没有解决好,从而计算机会计暂时还不能实现记账自动化。
二、复式记账法不能实现记账自动化的理论证明
复式记账法在会计领域中至少使用500多年了,当今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会计记账将全面替代手工会计记账,由此对复式记账法产生了质疑,是否还需要复式记账法,应不应该淘汰它?这是会计界使用计算机记账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不曾有人从理论上证明它确实不再适用计算机记账自动化,下面笔者给出理论证明。为便于对理论证明的理解,还阐述了对此的感性认识。
1.从理论上证明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根据就是会计恒等式,而会计恒等式的证明是枚举法。但枚举法只适用有限次数的枚举,可会计恒等式的枚举是无限次数的枚举,实质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用于计算机时,虽然计算机具有每秒100万亿次以上的运算能力,但对无穷大还是无能为力。从编程序的角度来说,计算机无法实现无穷多次的判断选择(即相应的枚举),只能实现有限次数的判断选择,哪怕是亿亿亿次的判断选择,也不费吹灰之力;或者说,将每次经济业务数据的处理化成有限多个条件的判断选择,这从理论上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证明,若再用穷举法,又是穷举不尽的问题,即无法证明用有限多个条件的判断选择,就能解决所有经济业务数据的处理问题。因此,无法编写程序来实现计算机对经济业务数据的记账自动化。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计算机无法自动按会计恒等式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即使用复式记账法,计算机也无法实现自动记账。要实现计算机自动会计信息处理,只能另外提出适用于计算机的记账方法(猜想是单式记账法,以后实现了计算机记账自动化来证明)。由此得知,要实现计算机记账自动化,就必需淘汰复式记账法。
2.从感性上认识
现行的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妨碍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自动化。因为一笔经济业务的数据,要按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进行记账。对具体一笔业务,有可能是一借一贷记账,也有可能是多借多贷记账。如果是多借多贷的话,计算机根本无法自动记账。因为事先无法知道这样的经济业务应该记到哪些科目借贷方下面,即无法让计算机对所有会计科目的借贷方作出判断选择,将相应的经济业务数据记录下来,并保持数据平衡结构关系,致使发生了经济业务以后,总是首先要手工将这些业务数据分为科目及其借、贷方向相关的数据,然后才能输入计算机。这样不便于计算机自动处理经济业务原始数据,永远也实现不了计算机记账自动化。此完全是由复式记账法所致,并非经济活动业务数据本身所致。人们的经济活动本来是与会计科目借贷方向无关且无数据平衡结构关系的,为什么硬要按无关的科目借贷方向并构成平衡结构关系记账呢?故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复式记账法,才能实现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
三、“会计记账自动化,淘汰复式记账法”论断的意义
至少从1494年开始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将要告别会计历史舞台,这是会计界当前有争议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尘埃落定。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件事将要发生,指明了计算机记账自动化的方向,对于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回答了计算机会计自动化为什么不能采用复式记账法的问题,这是会计界必须回答的问题。复式记账法的科学性是无需置疑的,但这是有条件的,是在手工会计环境下来说的,它的科学性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而且至今依然在使用。正因如此,也容易引起误会,认为它对现今的计算机记账仍然适用,以至将来还适用。其实,这是错误的,本文论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会计环境变了,使复式记账法成为科学事物的条件(即手工会计环境)失去了,它就不再是科学的事物了。换句话说,相对现在的计算机会计(新的条件),原有事物复式记账法就不再是科学的了。因此,复式记账法不适用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
(2)避免发生会计领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于计算机会计中至今仍然在使用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法,致使有人误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计算机记账自动化。因而,难免发生有人绞尽脑汁想在现有复式记账法基础上实现计算机自动记账,这是徒劳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样,从现有的“事项法”基础上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计算机记账自动化,因为事项法本身不是从计算机记账方法的角度提出来的,当然不可能很好地适用计算机记账自动化(另见本文四题2项中论述)。对此,本文论断警示:不要用现有记账法实施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澄清事实,统一认识。笔者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不少文章说复式记账法没有过时,在信息技术下还是科学的,应该发扬下去。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估计是不懂计算机技术,或者是对复式记账法感情太深了。
(4)促进尽快提出新的适用计算机的记账方法。既然复式记账法已经妨碍计算机记账自动化,那么新的计算机会计记账方法就亟待产生。何时有了新的会计记账方法,何时就能够实现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现行的记账方法是由手工会计而来,会计软件方法也是从软件角度考虑,这两者都是独立分开进行的,显然这样做不好,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但有其历史形成的背景与原因。研究新的记账方法时不应走老路,而应另辟蹊径。这里强调会计记账方法研究的一种思想,即将记账方法与软件方法融为一体进行会计记账方法研究的思想,它既是研究会计记账方法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新的会计记账方法本身要有信息技术特征,不能脱离软件方法来研究记账方法,应该是两者融为一体的方法,而不是记账方法与软件方法分开的方法,最终实现记账简单化(像超市收款机一样,一扫条码就记完账了),服务多元化(但操作简单化)。因此,在进行会计记账方法研究时应采用记账方法与软件方法一体化研究、实现的方法;否则,记账方法单独研究,软件方法单独研究,如此不可能获得1+1>2的作用或效果。
(5)揭示计算机技术对会计的根本性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复式记账法将被彻底淘汰,这说明计算机技术对会计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寻根溯源可知,会计的核算处理是计算,而计算机就是因计算而发明的,因此二者的根源是一致的。因此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最高水平就是不能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分离开来,也就是会计离不开计算机,彻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会与计算机有关,不像现在一样基本上与计算机没有什么关系。将来应该生产专门为会计而生产的通用计算机,不同于现在的收款机,仅仅是收款,而应该是将会计的一般内容、要求、制度、准则固化在计算机中,到那时可能是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最高水平了。当然,任何事物总是会发展进步的。这是笔者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四、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
复式记账法将被淘汰,会计将面临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应从计算机技术视角探索计算机会计记账方法,充分地剖析现有的记账方法,如剖析事项记账法。当前必须加大力度进行计算机会计记账方法的研究,改变现有记账方法暂不适用计算机技术的局面,融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尽早提出适用计算机会计的记账方法。
1.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
会计与计算机技术需要融为一体,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两者也不能孤立考虑,要将计算机技术融入记账方法之中。但至今还没有实现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这不能不说与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法有关。复式记账法源于手工会计,完善于手工会计,自然结束于手工会计,即将随着手工会计的消亡而消亡。在考虑记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时,应注意以下3点:
(1)研究出发点的融合。研究记账方法的出发点就要站在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要便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实现计算机记账自动化。
(2)记账方法与软件技术的融合。计算机技术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而且改变了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因而在考虑记账方法的同时应考虑软件技术问题,例如,会计数据规范化(以便各会计软件信息交换)问题,从记账方法角度应该易于实现。
(3)记账方法与计算机的融合。会计工作的前提是首先需要简单计算,然后才会有会计信息服务;而最擅长简单计算的工具就是计算机,所以计算机与会计记账方法融为一体是必然的事情。会计不可能离开计算,也就不可能离开计算机。将来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就像血溶于水中一样,不可能再将其分离开来。这里不妨将融计算机与记账方法于一体的计算机称为会计计算机(实际上已经存在,像超市的收款机就是专用的会计计算机)。当然,通用的会计计算机至今还没有面市。但是,应该专门研制通用的会计计算机,攻破会计领域中这一难题,实现基于这一新思路的计算机会计记账及其自动化。
2.事项记账方法的剖析
“事项”是指可以观察到的、亦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事项记账法是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的起点,并贯穿整个处理与报告过程,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活动业务原始数据,让信息使用者选择于己有用的信息,而不必编制通用的财务报表。由此看出,事项记账法提供给用户的信息,缺乏其本身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只按原始数据提供)。事项记账法缺乏核心内容,以致不能区别此方法与彼方法。因此,需要充实、完善。实际上,事项记账法是忽视会计记账作用的,认为只要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来处理就行了。但这样一来,记账方法的作用就几乎没有了。笔者认为,计算机记账仍然需要发挥记账方法的相应作用,要提出与计算机相适用的记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记账自动化。
就一般情形而言,按现在会计领域中的情况(估计长期如此),从经济活动业务的原始数据到用户获得所需的信息,这中间需要一个桥梁,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这个桥梁就是会计记账方法。手工会计时是复式记账法;计算机会计时,是适用于计算机的记账方法,发挥的作用越大方法越成功。事项记账法没有这种桥梁作用,或者说作用很小;也就是此桥梁可有可无,可以没有事项记账法。由此可知,事项记账法仍然不适用于计算机记账自动化。但是适合计算机的记账方法,到现在还没有产生。
3.现有记账方法暂不适用于计算机技术
由以上讨论可知,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记账方法也发生变化。现有的记账方法大都是建立在手工会计基础之上的,因此,不管是正在使用的复式记账法还是未使用的其他记账法,都不适用于计算机技术下的会计工作。从而可以说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中最基本的事情,即适用于计算机的记账方法至今尚未解决好,使得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与计算机技术能够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使会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计算机技术环境下会计实时监控方法匮乏,使得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导致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是滞后的,无法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
(2)如果会计行业再不按照计算机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鉴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
出现这样落后的局面,不能不将其归咎于现有记账方法不适用于计算机技术。因而,应该加大力度、创新研究,尽快提出适用于计算机技术的记账方法,取代复式记账法,实现计算机会计记账自动化,满足会计实时监控处理的需要,提供信息经济技术环境下全方位的多元化会计信息服务。由此将产生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技术的又一次大飞跃,使会计理论与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