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会计的计价基础

录入时间:2006-11-27

  会计计价是指确定一项资产的价值。
  广义的会计计价包括资产发生额的原始计价与报告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发生额的调整计价,狭义的会计计价是指报告期末对资产的计价,后者可能是延续资产发生额的原始计价,也可能是对资产发生额的调整计价。
  会计计价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如果上市公司的资产计价不真实、不公允,就无法正确反映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亦不能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公允价值作出正确判断。
目前资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
  一、历史成本计价基础
  历史成本计价基础是指报告期末无须对资产发生额的原始计价进行调整,延续资产发生额的原始计价。会计学中的资产计价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同时是以企业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时,一项原始计价为100元的资产,无论到报告期末是否发生减值,报表反映的资产价值依旧是100元。
  历史成本计价的缺点在于,一旦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或市价较历史成本下跌,或者资产的实际价值因不能为企业今后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而丧失,财务报告便存在虚假陈述的嫌疑。
  例如,成本为100万元的短期投资,到报告期末,尽管市价已经下跌到80万元,依然以100万元计价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下,则无法体现短期投资实际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是指充分公平交易前提下,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成债务清偿的金额。
  对于发生额原始计价为公允价值的资产来说,公允价值计价是指报告期末根据实际变动情况对资产发生额的原始计价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计价确定资产的价值。鉴于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对原始计价的增值一般不作调整,而只对原始计价的减值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可以是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或市价,即按照现在或当前(指报告期末)购买同一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金额计价;也可以是可变现价值,即按照现在市场价值和正常方式变卖资产所能得到的现金金额计价。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在本质上是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计价究竟是价值还是价格的问题上,价值计量与价格反映并不矛盾.从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以来,资产计价就是价值计量,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格.对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资产的现行市价.
  例如,成本为100万元的短期投资,如果报告期末市价下跌到80万元,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相应调整为80万元,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应当确认为费用,在利润表内计减当期利润;成本为100元的存货,如果可变现价值为90元,应当按照90元确认该项存货的价值,成本低于可变现价值的金额应当确认为费用,在利润表内减计当期利润。
  公允价值计价也适用于收益与费用的确认。在关联方交易的情况下,如果交易价格不是按照不加控制的可比价格法确定的,而是高于或低于非关联方之间的公平交易价格(非关联方之间的价格是公允价格),由此形成的资产发生额原始计价是有失公允的,甚至是显失公允的。
  对此,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允许按照有失公允甚至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确认资产的帐面价值,但不得将显失公允的价格部分确认为当期利润,而是以“关联交易差价”计入股东权益资本公积项下。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不允许以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价格作为确认资产价值的计价基础。进一步说,无论是中国审计准则,还是国际审计准则,都要求公司将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价格调整为公允价格。
  公允价值计价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允列报的基础,也是防范证券市场泡沫化的基础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基础。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