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收支的会计核算
录入时间:2006-11-20
一、 药品收入
1、本科目核算医院在医疗业务活动中出售药品取得的收入。
2、本科目应按“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设置一级明细科目,按“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3、售出药品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冲减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收支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例:某月1日,门诊收费处报来“门诊药品收入汇总日报表”西药收入,现金支付48000元,医保结算500元。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西药35600元,其中现金支付2450元,预收医疗款24140元,医保结算9010无。
(1)汇总门诊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 48000
应收医疗款—门诊医保结算 500
贷:药品收入—门诊收入—西药 48500
(2)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 2450
预收医疗款 24140
应收医疗款—住院医保结算 9010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 35600
关于在院病人药品费用结转,应在月末时借记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贷记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中成药、中草药),月初时反方向冲账。在院病人药品成本费用必须做账务处理,否则将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用月末、月初冲账法,以便正确计算当期药品收支结余。
二、药品支出
1、本科目核算医院药品业务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摊入的管理费用。
2、发生药品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药品”、“待摊费用”、“专用基金”、“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和“应付社会保障费”等科目。
月末,计算分摊本期消耗药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借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药品支出分摊的管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冲减支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药品消耗计算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
(1) 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
(2) 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一致。
三、药品进销差价核算
1、药品采购核算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公司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2、药房向药库领药核算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3、药品调价核算
价格上调时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价格下调时,编制反方向会计分录。
4、药品损溢核算
正常盘报时:
借:药品支出—药品费—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非正常盘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盘溢时: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四、药品收支结余核算
例:月末将药品收入账户余额2300000元,药品支出账户余额2000000元,转入“收支结余”账户。
借:药品收入 2300000
贷:收支结余—药品结余 2300000
借:收支结余—药品结余 2000000
贷:药品支出 2000000
结转应缴超收款时,借记收支结余—应缴超收款,贷记应缴超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