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06-11-30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将确认和计量所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它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深入研究,自从美国第一家企业推行至今,它已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而且所应用的行业也从制造业推广到服务业、国防工业、金融业等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广泛受到关注。
作业成本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一般是以产品品种或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品种法”与“分步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产品成本。与之相比,作业成本法在高出一个层面。传统的成本计算,直接费用的归属对象比较明确,间接费用通常是按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进行分配,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基本情况。而作业成本法则缩小了间接费用的分配范围,由生产部门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由单标准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从而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科学。
作业成本法以其对间接成本独特的处理手段,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它将成本视野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产品的设计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所以推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
一、运用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时,要考虑能否为企业增效。该方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导致支付成本增加。
二、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必须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三、提高管理水平。在成本计算阶段,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企业应拥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员工,对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原材料价格、来源及外部的市场动态环境等都了如指掌。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才能使作业成本的应用得到有力保证。
四、需要生产主管和财务人员密切合作,建立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系统本身是不断改进的过程,各种数据信息都会随着经营模式、生产技术等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估算作业能力、作业成本,以达到生产成本降低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加上中国加入WTO导致开放程度更高和竞争加剧,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显得很有必要。随着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越来越重视,作业成本法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上一篇:现金折扣可在税前扣除
下一篇:上年度费用在今年入帐能否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