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怎样计算成本

录入时间:2006-03-02

  1.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对资产运动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的平衡等式即会计方程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方程式是设置账户的理论依据,因此,账户按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类。
  2.什么是资产类账户?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拥有一定的资产,这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增减变动。为此,会计核算时应设置资产类账户,用以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这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反映资产的增加情况,贷方发生额反映资产的减少情况,余额反映资产的结存情况,并由此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资产的存在形态不同,使其在生产经营周转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动资产的运用。依据资产的这一特点,会计核算时资产类账户可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长期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账户主要反映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等资产。依据流动资产的内容,会计核算时应具体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产成品"等账户。长期资产账户主要反映超过一年变现或耗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依据长期资产的内容,会计核算时应设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账户。
  3.什么是负债类账户?
  资产的一个来源是债权人提供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这是资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会计核算时应设置一类账户,反映负债的增减变化及其现时所承担的债务情况。这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负债的增加情况,借方发生额反映负债的减少情况,余额反映企业现时承担的债务,并由此反映企业的偿债金额及偿债能力。不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债务,均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而且多数债务是以资产,尤其是以流动资产来偿还。当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时,这种偿债具有紧迫性。为了说明哪些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哪些可以超过一年偿还,会计核算负债时至少应设置一类反映一年偿还的流动负债,设置一类反映超过一年偿还的长期负债。反映短期债务的账户,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等账户;反映长期债务的账户,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账户。
  4.什么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也是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企业创建之初,所有者投资是资产形成的唯一来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留存收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参与生产经营周转。会计核算时应设置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权。这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情况,借方发生额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情况,余额反映所有者权益的结存情况,并由此说明所有者对企业所拥有的要求权份额。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主要反映所有者投资形成的权益和留存收益。应设置反映所有者投资形成的权益账户,如"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等账户;反映留存收益形成的权益账户,如"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
  5.什么是收入类账户?
  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各项资产的目的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是实现收入。收入不仅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且是利润的来源,反映经营活动业绩的指标。会计核算时应设置收入类账户,反映收入的实现及其弥补费用情况。这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收入的实现情况,借方发生额反映弥补费用的限度。
  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有些是企业的营业活动,如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形成的收入是营业收入;有些不是企业的营业活动,但也可以取得收益,如固定资产的盘盈,形成的收益为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相适应,会计核算时,应设置核算营业收入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设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账户。
  6.什么是费用类账户?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被耗费,并转化为各种费用。费用支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实现的收入又要首先弥补费用,然后才能形成利润。弥补费用的尺度如何确定,需要会计核算提供,为此应设置费用类账户核算实际发生的耗费,以及应补偿的尺度。这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反映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贷方发生额反映应由收入补偿的费用尺度。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有些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营业性费用,如生产费用、销售费用、采购费用等;有些费用的发生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如缴纳的所得税、罚款等。费用的确认、计量应实行配比原则,因此费用类账户的设置应与收入类账户相一致。为此费用账户下应设置营业性费用和非营业性费用账户。费用虽然是资产的转化形式,但转化中表现的方式各异,时间也不同,为了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在营业性费用类账户中须设置一类成本计算的账户,以便计算各个不同阶段对象的成本,如"生产成本"、"材料采购"等账户;设置一类归集费用的账户,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
  收入与费用相抵后形成利润,利润分配后的留存收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不需单独设置利润类账户。
  7.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括的指标,而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如"应收账款"账户能够提供有关应收账款的形成、收回及应收未收的总括资料,说明应收账款的实际金额。但该账户还不能说明应收账款是如何形成的,向哪些单位收回了应收账款,还应向哪些单位收取应收账款,这些资料是经营管理决策中所必须的。为满足其需要,上述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账户,提供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资料。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活动内容的总括指标。如"应收账款"账户提供有关企业所有应收账款的总括资料,"原材料"账户提供所有材料增加、减少和结存的总括资料。前述的账户均为总分类账户,亦称总账户或一级账户。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规范一致,并具有可比性,保证会计核算资料能够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综合汇总,分析;为了便于企业编制会计凭证、汇总资料和编制会计报表,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总分类账户。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如"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户应提供全部购买单位的名称,应收账款的数额、收回的数额、还应收回的数额等明细资料;"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应提供企业全部类别、品种、规格材料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的明细资料。
  对明细分类账户的具体说明:①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需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每一总分类账户都反映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而每一具体经济业务也是由更加具体的内容构成,如应收账款是由许多购买单位的应收账款组成,原材料是由许多种的材料组成。管理上要求会计核算能够反映某一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为此应设置明细分类账户。②明细分类账户应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各个企业、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一致,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自行规定。如每一企业单位不同,应收账款的明细分类账户名称不同,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就不同。又如每一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耗用的原材料不同,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就不同。除此之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决定了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所需的资料越详细,会计核算所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就越多,以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③明细分类账户的层次。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之间的账户。它也是由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确定的。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某一总分类账户所提供指标的补充,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内容局限于总分类账户限定的范围内,因此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分类。
  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目的在于把握不同层次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以便准确地运用各级账户,提供全方位的核算指标,满足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