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的危害及对策
录入时间:2004-04-27
【中华财税网北京04/27/2004信息】 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隐瞒收入是偷、逃、
骗税行为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自1983年成立审计署以来,每年都审计出大量
的违纪金额。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与财政部在1999年7
月至今共七次抽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普遍,不少企业违纪问题普遍,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
实。从企业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偷税、逃税的动机看,这种失真是有意造假。
会计信息占整个经济信息的70%以上,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经济信息的质
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的质量。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
对性就会削弱,严重损害社会和广大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是巨大的。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
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
场经济秩序,导致不公平竞争。
2、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投资的主要
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所公布的有关财务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如果缺乏真实
性,将严重扭曲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危害造假公司本身。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一旦被发现,造假公司的股价就会一
泻千里,再筹资会很困难,如我国有的上市公司由于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受到
投资者广泛的怀疑,再配股或再发行新股都很困难。
4、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如果会计人员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注册会计
师不能对审计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公允的评价,轻者将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
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都被禁
止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股务,导致破产。
5、造成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有的企业采取截留、转移、坐支收入、多列成本、
人为方式调整损益,隐瞒利润,少交或不交所得税,或掩盖真实的经济业务性质,来
逃避应交的营业税、消费税、骗取出口退税等,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大量证据
表明,企业正是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来偷、逃、骗税。
二、利用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偷逃税的主要手段
现在利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利用销售产品在数量、质量、价格的差异,混淆收
入,以少代多,将截留的部分销售收入计入企业的“小金库”;应税收入不入规定的
会计科目,通过计入企业资本公积科目或直接坐支现金,将收入款项用于职工福利。
2、利用往来账户,人为调节收入或利润。按照企业自身的意图,延迟实现应税
收入或恣意调整企业利润,控制当期的利润与应交的税款。
3、任意扩大或虚列成本。扩大工资性开支、将资本性支出改为经营性支出、多
提、多摊坏账准备、折旧或多提虚提利息、虚提材料成本单价造成生产成本不实等来
减少当期利润,逃避所得税。
4、将企业的账内资金变成账外的“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等等。
三、利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的成因
1、经济利益驱使。为了企业的小团体利益,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利用会计系统
上的漏洞或公然违反会计法规准则,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逃避交税。
2、处罚力度不够。《公司法》第211条规定:公司向其他股东和公众提供虚
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真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也有类
似条款,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
的条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违规成本的上限,威慑力不足。在国家的审计、税
收、财政部门的审计中,对发现的逃税行为,一般也只是勒令补税或补交一定的罚金
了事,很少真正追究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
3、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
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也为企
业随意篡改账簿提供了方便。
4、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
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
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堵塞税收漏洞的对策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是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认为除了企业自身努
力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从西方历史经验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
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我国目前现行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
如对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
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让造假者的造假成本高于造假
收益的许多倍,同时将处罚落到实处,真正对利用会计信息失真逃税的企业法定代表
人追究法律责任,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感,树立
按《会计法》办事受保护的氛围和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履行职责中遵
纪守法,不谋私利,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
的客观真实性。
第三,要强化审计监督。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
杜绝企业利用假账逃税的行为。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应改进对企业经济指标的考核评价
系统,从客观上杜绝企业虚假会计信息、报表的产生。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防止企
业与政府某些工作人员合谋逃税的腐败行为。
第四,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提高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水平。
第五,要搞好税收管理。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纳税企业的日常税收征收管理,
加大稽查力度,督促企业调账,防止问题查出不作账务处理,不断促进企业财务核算
有序进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