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4-10-23
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高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在落实税惠政策、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靶向发力,助力港口工业、智能制造、冶金纺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云岭大地上活力迸发。
深化“税企互动”,为园区企业入驻把脉指向
云南省税务部门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深入运用企业画像技术,采取交叉比对、全程帮办、流程优化等方式,强化企业涉税事项事前风险防范力度,护航园区产业健康发展。
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隶紧邻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是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施最完善、配套功能最全的综合性园区。为服务好这片“陆上新港”,当地税务部门深入园区走访,宣传辅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面向新入驻企业推出“开业第一课”,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帮助尽快渡过“新手期”。
“我们在园区开发管理过程中,遇到了适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税务部门得知后,及时上门辅导,现场解答了企业关切,帮助解决了各类涉税问题,园区的各项工作得以稳步开展。”物流港财务负责人毕伟说道。
精准“政策找人”,为园区产业发展除冰破障
云南省税务部门不断提升“政策找人”精准性,全面梳理、精准定位符合优惠政策享受条件企业,为企业建立政策明晰、推送精准、反馈及时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跟踪问效机制。
在云南文山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地逐步形成“绿色铝+精深加工”集群化发展格局。为推动绿色铝产业规模化发展,当地税务部门构建“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靶向施策”智能化纳服新模式,点对点问计问需,“政策找人”精准性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企业累计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9000万余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00余万元。实实在在的税惠红利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企业的信心。”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江明谈道。
在云南镇雄县,一座纺织服装产业园吸引了大量镇雄人返乡就业,园区直接吸纳就业2300余人,带动当地就业7000余人,将“人随厂走”转变为“厂办人迁”的现实图景。为守护好这只家门口的“金凤凰”,当地税务部门根据园区建设特点,组建“税管家”志愿服务队,深入走访园区服装企业,了解企业涉税情况,为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税费政策辅导。
“‘税管家’根据我们企业情况上门辅导政策,让我们及时了解相关税惠政策。今年以来共计享受了约47.72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镇雄县助嘉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在桥感慨道。
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产业发展添力赋能
云南省税务部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各项税费政策落实落细,常态化开展针对性走访和个性化问需服务,不断优化辖区内税收营商环境。
勐腊县曼庄橡胶有限公司是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内一家集天然橡胶加工、销售、研发、贸易及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橡胶加工生产企业。该公司拥有橡胶生产线共5条,年生产能力达13.5万吨。为擦亮橡胶工业这块金字招牌,当地税务部门紧盯“发票使用、日常报税、税务登记、更正申报”等涉税流程,强化“线上+线下”双线个性化、精细化辅导服务,打造“全能办、全服务、全程教”的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今年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已实现企业线上咨询智能解答1700余次,涉税事项远程协办200余次。
“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政策咨询一提出,立马就能得到智能答复,办税缴费、更正申报等不熟悉的操作也能快速得到指导,今年顺利享受到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约5000元。”云南磨憨沪滇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美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