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10-03-08
【中华财税网2010-03-08信息】 问:某公司已经作出向境外股东分配2008年利润的决定,尚未实际支付。请问该公司应在何时履行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的义务?
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第七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本条所称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及相关资料,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因此,上述公司在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时就应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
某公司是香港一家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现将2008年度税后利润分配给香港公司。请问,该公司在代扣代缴其预提所得税时,有无税收优惠政策?
答:上述公司可以适用的优惠政策,包括《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第十条第二项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但应该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股息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81号)规定的条件,即:1.接受利润的香港公司是香港的居民公司;2.分配利润的国内公司派发股息的受益所有人是香港公司;3.香港公司在取得股息之前的连续12个月内,任何时候均占有分配利润公司的25%以上全部股东权益和有表决权股份。
企业接受政府科技部门的资助进行技术开发,如果技术成果为政府所有,那么发生的技术开发费还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中,关于“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的第36行明确,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拨款,不能实行加计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包括了境外收入,而在所得税申报表主表第27行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明确为已调减了境外收入,即不包括其在内。请问,二者是否矛盾?
答:按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填报规则,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和抵免税额已在主表第31行和第32行反映。由于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境外分回的股息,红利等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利润总额中已包含境外投资所得,因此年度申报时应对境外所得作纳税调减处理,即在主表第15行中反映。年度申报表是税法的具体反映,其体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所得税法的含义一致。
企业2008年租入一处厂房从事生产经营,2009年7月因停产退租,但已发生一笔维修费。请问,这笔未摊销完的维修费是作为财产损失处理,还是一次性摊入费用?
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因此该公司发生的维修工程属于改建支出,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结束生产时一次性扣除。
某公司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同时还享受过渡期“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请问,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叠加享受吗?
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二条要求,《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三条所称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的税收优惠情形,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因此,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该公司的情况不得叠加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政策。
某公司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请问在享受15%的税率时,是否需要经税务机关审批?
答:不需要审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规定,除企业所得税过渡类优惠政策、执行新税法后继续保留执行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以及国务院另行规定实行审批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外,其他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均实行备案管理。
下一篇:股权投资损失能否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