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13-11-26
对于“营改增”,从
那么,改革试点的开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首先看上海。上海市共有12万多户的纳税人加入试点,交通运输业1.1万户,现代服务业11.5万户,一般纳税人4.05万户,一般纳税人是少数,小规模纳税人是多数。从直观的角度来讲,只要你是小规模纳税人,应该会是税收降低的。
上海的试点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降低了大部分试点纳税人的负担,小规模纳税人降幅超过40%,75%的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服务,70%的文化创意服务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第二,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以后,拓宽了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目前,试点地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第三,促进了企业的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
第四,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
我们再看去年其他12个试点地区的情况。其他12个地区涉及102万户试点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21.6万,占21%,小规模纳税人81.2万,占79%,交通运输业16.1万,占15.7%,现代服务业86.7万,占84.3%,纳税申报率达到99%,95%的试点企业税负不变或减轻。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能够享受减税利益的规模也在扩大。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3千多万张,税额是700多亿,12个省市直接减税400多亿元。
当然,现在面临的问题当然也不少,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税收负担变化,部分行业或企业税负增加。结构性减税总体税负是下降的,但是不等于每一个企业税负都下降,这个道理大家很清楚。个别企业税负上升的比较多,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点的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个要辩证的来看,有些上升是正常的,有些上升是改革遇到的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深化改革。
第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衔接问题产生了。扩围企业他的增值税链条问题解决了,但又形成新的边界,新的边界就造成新衔接问题,这个也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的。
第三,改革不彻底,混业经营难划分。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表现在既有服务、又有运输,现在运输是11%,服务是6%,这怎么划分呢?很难划分的清楚。混业经营的这种情况,还是一个改革不彻底的问题。现在改革由于过渡阶段的需要,所以问题比较多。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看,增值税比较单一,管理起来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税率增多就会造成差别待遇。
第四,增量抵扣不利于老企业的发展。现在第三产业原有的旧的固定资产不可以抵扣、新的可以抵扣,这样对企业投资决策有一些影响。
第五,准备时间短,操作问题多,增加纳税人负担。国家经济形势的需要,改革的需要,所以改革的步伐比较快,超出我们的预料,准备可能会有一些不充分,造成了一些新的管理上的问题。
第六,现行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重复征税依然存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但是原有的这些设备不能抵扣,这样就不能投资,要等改革完了以后再投资,买设备,这样就影响企业的发展,就和我们的税收宗旨相悖离了。
第七,部分国地税机关配合协调存在问题。
第八,征管信息系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征管软件不匹配,过去信息化建设软件不匹配,现在就要靠我们把这个软件相互匹配,全国的税务系统将来会形成一个网络。
第九,分税制管理体制必须改革。分税制体制框架是决定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原来营业税是地方税收的一个主体税种,现在营改增以后地方的主体税种消失了,地方税制体制建设怎么办,地方政府的收入怎么办,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得到解决。
第十,税收风险进一步增强。原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分散的,现在集中到一个增值税上了,增值税是生产领域的税,经济领域的税,经济领域的税就和经济活动联系非常紧密,如果经济波动变化,直接就对税收有影响,经济上行一点问题没有,要是经济下行税收收入就相应减少,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下一篇:“营改增”差额征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