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燃油过度消费会让全民受益
录入时间:2008-12-15
【中华财税网2008/12/15信息】 “养路费变成消费税后,里外一抵,我每月能省出30多元。”在某职业学校当美术教师的张女士是北京市近300万私家车车主中的一员,从网上看到12月5日有关部门公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后,她高兴地对记者说。
根据改革方案,国家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的同时,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情况下,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不少消费者和专家都认为,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按“多用油多纳税”、“多污染多纳税”原则设计的改革方案,对于提高中国能源使用效率是一个制度性变革,有望建立一种公平的负担机制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抑制燃油过度消费会让全体国民受益无穷。
多用油多缴税,建立公平的负担机制
长期以来,除征收车辆购置税外,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征收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方式筹集,这对公路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养路费的征收以车辆类型为标准,不论何种类型的车辆,不论运行的频率和里程怎么样,均以不同类型分门别类的固定价格标准缴费。这意味着消费者把车买回去之后,开不开或者开多开少,每年都要缴纳养路费。开得多不用多缴,开得少也不可能少缴。
据记者了解,养路费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一种费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采用了征收燃油消费税的方式,以油耗为标准来征收燃油消费税从而筹集道路养护费用,谁耗费的油料多,所应承担的燃油税就相应多些,反之,则相应少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此次的燃油税费改革正是我国借鉴国外征收燃油税的做法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在改革方案中,国家取消了养路费等6项收费,同时提高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以征收成品油消费税的方式来征集公路养护等费用。“这样一来,消费者使用道路的时间、频率、里程就和用油挂上了钩。也就是说,谁跑得路多,用的油也就越多,相应地,该承担的税也就越多,很好地体现了公平原则”。
北京某报社编辑牛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爱车主要用于他上下班代步使用,一年的行驶公里数约为18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平均约为8升。依此计算,他一年用油在1400升上下。如果改革方案实施,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0.8元,他一年将增加1150元的汽油消费税,但由于同时取消了1320元养路费,他最终还是省下了170元。他说:“我跑的路少,省下170元养路费是应该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燃油税费改革后,消费者负担的变化会根据其消费燃油所导致的消费税与养路费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原来缴纳的养路费是定量,而方案出台后缴纳的成品油消费税是变量,其负担将依据所消耗燃油的数量而变化。此时开车者的负担由自身消费行为来决定。以北京市为例,养路费收费标准是每年1320元,平均每天需要承担的养路费是3.62元,假设汽车消耗的是汽油,改革后汽油税前价格与目前保持一致,每升汽油税额增加0.8元,可以计算出燃油税费改革后开车者负担不发生变化的每天汽油消费量是4.52升。也就是说,当每天用车耗油在4.52升以下时,开车者的负担是下降的;而每天用车耗油超过4.52升时,开车者的负担将会增加。“当然,如果车主开的是大排量、高耗油的‘悍马’、‘陆虎’之类的车辆,那么他的税负会增加更多。”刘尚希说,这也恰恰达到了多用油、多缴税的改革目的,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税费体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他认为改革方案取消了养路费,取而代之以调增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这体现了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改变了原先数额固定的养路费与开多少车、用多少油无关的状况,使得消费者的支出更好地反映了他们消费成品油的社会成本,包括道路建设与维修成本和环境成本,起到了公平税费、公平负担和引导消费行为的效果。”他说。
对于成品油价税费改税这一全新调整,北京市三元物流公司老总魏涛表示,取消养路费等费用将对经常逃避费用的“黑”物流公司形成不小的打击,有利于促进物流市场公平竞争。他说,一些物流企业为了偷逃相关税费,特别是为了逃避缴纳养路费、过路过桥费,往往采取异地上牌、少报车辆吨位、超载超限等违法违规方式。“同样型号和吨位的一辆车,人家能逃不少费,我们这些规规矩矩办事的企业就只能吃亏了。如果把费用都化在消费税里,只要加油就要缴税,那谁也逃不了,大家不是就能实现公平竞争了吗?”
据了解,我国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并将逐渐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也有利于规范政府收费行为,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统计显示,在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中,二级收费公路里程和收费站均占总量的60%左右。白重恩表示,当前不少地方的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多,乱收费行为也很多,给出行者造成了很大不便,也影响了效率。改革方案实施以后,这些乱收费问题将会逐步减少直至慢慢消失,公路的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
多污染多纳税,抑制燃油过度消费
“虽然国家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但我国的汽车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形势极不协调。燃油税费改革有望改变这一形势。”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说。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大多数国家纷纷大幅上调了汽柴油零售价格,世界各国汽车消费也出现了较大调整,大排量汽车尤其是SUV销量猛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消费却“背道而驰”,大排量汽车消费逆势猛升。统计资料显示,以高油耗SUV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SUV同比增幅超过91.3%,国内SUV共销售22.44万辆,同比增长42.01%,增幅远高于乘用车行业平均增幅的24.94%。
唐伯明认为,这种看似不理性、违背经济规律的消费行为在我国却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除了低油价政策和“面子消费”鼓励了对汽油、柴油的“浪费”,“促进”了高油耗汽车的消费外,目前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好合理的引导作用也是原因之一。“这次燃油税费改革以增加成品油消费税的方法进行,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是当前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改革将与我国此前历次的相关政策调整一起发挥作用,把节能减排落在实处。”他说。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资源匮乏,我国从1993年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单耗水平高、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单位GDP石油消耗和机动车每百公里油耗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耗油量急剧增加,燃油污染也日益严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原油消费中,机动车消费量占全部原油消费量的30%。我国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68亿辆,与2007年底相比,增加825.5万辆,增长5.17%。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不仅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据了解,目前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都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专家认为,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晓亮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包括对消费税政策的一系列调整。2006年4月,我国继1994年税制改革后首次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大范围调整;今年8月,我国再次调整消费税政策,提高了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
周晓亮认为,这些政策调整都对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减排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在汽车购买环节一次性增加税收负担的做法,政策效果还是有限的,必须在保有环节增加使用者的负担,节能减排才会落在实处。这次大幅度调增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对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节约石油资源、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相信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按照公布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从中长期来看,还有利于节油效果明显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最大的意义将是,改革有望建立一种“节能减排”的机制,对于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是一个制度性改革。“多使用多纳税”、“多污染多纳税”的原则会让全民受益,而且少用少缴、不用不缴的经济杠杆,也将成为调整人们购车和驾驶习惯的最佳手段。
福建东南汽车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粗略估算,小排量车百公里油耗能比中级车至少省3升油,一辆小排量车一年可节油360升~480升。他表示:“按照公布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多用油多缴税,少用油少缴税。这一方案起到了引导消费者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作用,国内小排量汽车发展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相比之前的“无动于衷”,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刚一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不少私家车主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有调查显示,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后,将有40%的消费者转而购买油耗低的小排量汽车。一些喜欢动力充沛的大排量车消费者将转而购买柴油汽车,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推出更多环保、节能、技术先进的柴油乘用车。
重庆市交委副主任章勇武告诉记者:“如果按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方案计算,对私家车主产生的经济影响并不大,但它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将带来一次深刻的变化。”他说,新政策实行后,里程开得少就会受益,车主用车自然会更加理性,并对日常行车计划进行一定调整。同时,人们在买车时候也会更多考虑小排量车和新燃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