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还要眼睛向内
录入时间:2009-04-13
【中华财税网2009/4/13信息】 民生至上,就业为本。就业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繁荣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双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就业不稳,必定影响人们的收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消费不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就会大打折扣。
稳定的就业来自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税收减免缺不了,但如果不能启动更多可就业的岗位,再优惠的税收政策,也难实现保就业的初衷。
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哪里?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其实,多年前已经有专家为我们指出方向———从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消费为主的战略转移:通过南水北调,西部大开发,再造一个中国;通过东中部大串联,实现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促进中部崛起。
除此之外,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来自于劳动密集型和教育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诸如通讯、交通、商业、物流等行业,乃至更高端的金融、会展、律师、咨询等行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可以增加5倍的就业岗位。新的产业、新的就业岗位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眼睛向内,深度开发自己的资源,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就保了就业。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政策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拓展新的就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