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拓展利润空间出口企业各显神通

录入时间:2006-10-26

  在正在举行的第100届广交会上,一位参展商说,广交会不仅是企业推介产品的平台,同时也是企业了解同行,进而对企业发展进行有效筹划的一个窗口和信息库。
  就在这次广交会举行之前的9月中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通知在降低或取消纺织品、煤炭、钢材等商品出口退税的同时,提高了平板电视、数码相机等高附加值商品及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虽然从行业类别来看,降多升少,多数企业利润受到了影响。但广交会上的大多数参展商表示,即使本企业产品的出口退税被降低甚至取消,但只要经营得当,企业依然拥有不小的筹划空间来消减不利影响。
  反应:调控比预想的“温柔”
  中国纺织品商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意外:“一是没想到退税调整会这么快,二是幅度比预期的小。”这也是记者在广交会采访时听到企业最多的反应。
  王勇力告诉记者,原先业内预期国家会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可能降低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然而最终只是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11%,这让企业感觉非常宽慰。王勇力说:“国内纺织品出口利润普遍只有3%~8%,如果退税率下调5%,我们无疑会更加难做。”而记者也从许多企业界人士口中证实,政策出台之前,人们普遍猜测这次国家会大范围、大幅度调低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但最终调控范围和幅度小于预期。另外,此次调整,国家首次出台了备案制度,给企业出口留出了3个月缓冲期,而且对同一类产品政策调整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刀切”,而是具体区分,有保有压,如纺织类产品、纱线和部分纺织成品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而服装仍维持原来13%的退税率,这使出台的退税新政“温柔”了不少,也缓解了企业的忧虑。
  对此番调整,大多数客商持积极的看法。奥林巴斯(广州)公司财务主管沈翔宇认为,国家对数码相机等
  IT产品调高退税率,体现了国家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意图,这不但增加企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意愿和信心。
  广州轻出集团总经理郭建华等人表示,作为多年身处外贸第一线的企业人士,他们都深知粗放型出口增长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深感不能再靠吃“子孙饭”来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虽然短期内企业利润和竞争力会受到出口退税率调低的影响,但他们依然理解和拥护国家作出的调整。郭建华说:“国家通过退税调整鞭策企业求生存、谋发展,我们也会努力进行结构调整和内部挖潜,相信可以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
  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相比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配额限制,以及国内原材料涨价和汇率调整,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对国内出口企业“杀伤力”最小的一个“利空”因素。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允信很坚决地断言:“如果真有企业破产倒闭,那也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绝不会是出口退税调整造成的。”
  影响:多数企业利润减少
  记者了解到,此次退税调整,除少数受国家政策鼓励,退税率有所提高的企业外,大部分涉及的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利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广州轻出集团总经理郭建华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他们大约有600万美元的商品受到了退税下调或取消的影响,幅度从2%~5%不等,目前他们正在就税负分担问题同客户进行艰难的谈判。据他测算,如果明年企业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减少退税收入620万元人民币。
  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此次有40%的产品受到了退税调整的影响,幅度也大多在2%~5%之间。公司副总经理迟君荣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出口规模和速度,预计明年公司的损失将达到1600万元。她希望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国内生产商和国外进口商能够共担退税下调的亏空,最终使自己的损失控制在几百万元之内。
  希望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内的还有主营陶瓷和建材贸易的佛山嘉益实业公司总经理张文俊。据张文俊介绍,国内做出口贸易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只有8%~10%,净利润则不过4%~5%,这次陶瓷产品退税率从13%下调到8%,意味着公司净利润减少了5%,这个损失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承担的,最终必须通过与厂家、客户的协商来共同分担。
  作为生产型企业,亚洲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商——亚洲铝厂会计主管何姝慧告诉记者,此次国家将铝型材退税率由13%下降到11%,亚洲铝厂的产品将全部受到影响。何姝慧说:“大概每吨产品损失600元左右。以出口销售3万吨计算,预计明年会减少退税收入1800万元。”何姝慧表示,由于亚洲铝厂的产品销量和价格在业内都处于优势地位,销售毛利率接近10%,所以对2%的退税下调尚可接受,但可能行业内一些规模和效益都较差的企业此次要受到较大的冲击。
  据记者了解,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和行业,一些从事中低端纺织品出口的生产型企业,受到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要大一些。番禺潭州振裕纺织染印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纺织品行业平均利润只有不到5%,其中有相当多的企业只有2%。他说,由于纺织行业目前属于买方市场,生产企业处于最弱势的地位,议价能力最差,退税降低后最终负担基本都落到了厂家身上,此次退税下调两个百分点意味着那些利润在3%以下的纺织品企业已经面临着亏损的严重后果,处在“垂死挣扎”的边缘。陈先生还说,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受输欧美纺织品配额、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深受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的困扰,目前已有很多企业的订单转移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他说,如果下一步国家继续降低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话,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将近一步下滑,国际订单将会进一步向经济欠发达国家转移。
  对策:多方筹划化解困难
  不过,尽管退税率调整给企业造成了利润减少、竞争力下滑等多种不利后果,但大多数受访企业都向记者表示,此轮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通过税率调整,促使企业不断进步,进而提升我国外贸出口水平。因此,只要顺应政策意图趋利避害,企业经营还是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筹划空间的,完全可以将退税减少的不利影响化解到最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化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提高出口价格。虽然此前人们对于国际采购商能否让步普遍存有疑问,但从本届广交会的交易情况看,国内出口企业的提价策略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从事石材经营的福建泉州光岩集团的侯先生对记者说,他们企业的一部分用来出口的产品的增值税过去不征不退。如今,企业缴纳增值税后,退税被降到了6%。这样,企业的负担就加重了。在这次展销会上,企业就将税收上的损失大部分转嫁给了买方。虽然提价后成交并不理想,但侯先生说,在所有企业退税下降的情况下,产品提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即使企业背一点损失,但也不会超过两个点。
  中国烟台抽纱经贸公司的张先生说,抽纱行业的利润只有5%~10%,不转嫁退税减少带来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至于转嫁多少,就要看企业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了。对那些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多转嫁一些;对那些没有什么技术力量的小企业,提价的空间就小得多。
  关于外商接受提价的原因,业内人士给出了如下几种解释。广东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等人认为,首要原因是原材料、汇率、税收等因素推动的成本刚性上涨使得国内企业少了让步空间,大家一起提价,外商也不得不接受。其次,目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纺织品领域,由于劳动力素质及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周边像印度、越南等国家目前还不是我国企业的对手。因此,在一些我们独有、在技术上占优势的产品领域,国内企业同外商的议价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国家退税率调整也正好给企业增添了同其谈判的筹码。
  佛山嘉益实业公司总经理张文俊还提到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境外采购商同中国企业做生意仍有丰厚利润可图,因此他们对幅度不大的提价完全有承受能力。张文俊说:“以陶瓷为例,国际批发商进口中国产品的利润高达15%~20%,因此即使替国内企业分担总税负的60%,对其利润影响仍十分有限。”
  然而,并非所有产品的提价都能被国外客商所接受,而且外商接受的价格提升幅度往往并不足以抵消新增的税负。在此情况下,内部挖潜就成了企业普遍运用并行之有效的办法。
  小家电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三甲的广东德豪润达电器公司财务本部部长张刚向记者透露了该企业即将采取的内部挖潜策略:通过原材料招标采购,可降低公司3%~5%的经营成本;生产效率提高20%,大约可减少人工3600人,减少工资支出3000多万元,这相当于又降了1%的成本。他说:“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公司运营成本将至少降低3个~5个百分点。”
  广东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建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来消除退税下降,利润减少的影响。他说:“普通纺织品利润只有5%,但纳米等功能型布料利润就至少要高3倍以上。另外,纺织品退税降低,但加工成服装就可以不受退税降低的影响。”
  记者在广交会上发现,中国抽纱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一块床单大小的名为《凤凰朝牡丹》的抽纱产品,在广交会上开价3.6万美元。该公司出口二部的李沫小姐对记者说:“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后,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确实大大缩小,但如果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些退税带来的损失就很容易消化。”
  张刚表示,通过这次退税调整,他们看到国家对心脏起搏器、理疗机等健康类产品仍持扶持态度。因此,未来公司要加大此类产品的开发力度,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销售领域,广州轻出集团总经理郭建华表示,由于先前企业主营的碱性电池此次被取消了退税,而锂电池退税率则提高到17%,因此未来企业将停止碱性电池的出口,转为大力提高锂电池的出口量。
  张刚则表示,既然国家通过税收等政策对企业出口中低端产品进行限制,那他们未来就会调整国内外市场销售比例,“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加大中低端产品销售比例,以此来分摊成本;另一方面向国外市场力推高端产品,以此来提升效益”。
  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张文俊等人还建议,可以考虑由OEM(贴牌加工)转为ODM(委托设计生产),甚至转为OBM(自主品牌营销)。这样,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大大拓展,应对政策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对规模较小、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较弱,难以从事高技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企业,中国电子进出口(珠海)公司总经理张晖辉也有自己的办法:“可以从对现有产品的改良着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日用小家电为例,造型上变一点、功能上加一点、操作上简易一点,就相当于又创出了一个新产品。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外商压价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对一些退税率提高的产品来说,也不是高枕无忧。在这次退税调整中,一些符合产业政策的电子产品的税率从13%提高到了17%。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电视营销部经理马宁说,这些企业在短期内能够得到退税率提高的好处,但时间一长就很难说了。马宁估计,这次电子产品退税率调整增加的4个百分点的好处最终很难被企业全部留住。因为利润提高后,一些企业就有了降价空间。一个企业降价,其他企业也会跟着降,最终这些退税的好处就很可能全部流失。马宁说,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好产品,做好市场。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