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到底是什么
录入时间:2005-11-07
税收筹划作为一个涉税服务项目,在中国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对税收筹划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媒体上爆炒的“某公司花数十万元购买税收筹划服务”的报道上。至于税收筹划究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企业自身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税收筹划,很多企业并不清楚。
要使企业纳税筹划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就应该探究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涉税服务机构在提供纳税筹划服务时才能对症下药,也才能使得筹划服务“有行有市”。
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主要由4个递进关系的层次构成。第一个层面就是降低税负,这是企业纳税筹划最基本的动因。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它都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一种丧失。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增减。特别是同业间的竞争,如果同样的行业我的税负高于竞争对手的话,投资者或企业的管理当局是不能接受的。因此,纳税人的注意力会自觉不自觉地转移到应纳税款上来,非常重视税负的高低。
第二个层面的动因是降低办税成本。办税成本包括单位办税人员的各项费用开支、各类办理涉税事宜的费用、聘请税务代理的费用等等。企业这个层面的开支不可忽视,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一年的办税成本达数千万元之多。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聘请税务代理成本增加,但税款成本和风险成本却有可能降低,即相关的成本和收益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第三个层面,企业关注涉税风险。企业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之间天然存在矛盾。公司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事后的控制,规避纳税风险、避免税务处罚,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负,涉税风险控制已越来越得到企业决策管理层的重视。而税收的固定性也让税务风险控制成为可能。
第四个层面,企业通过纳税筹划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即价值创造。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最终的目的应定位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不应该是少缴税款。因此,筹划纳税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视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
一项税收筹划方案是多种方案的优化选择,税负轻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只有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所以,纳税筹划应是以税收为轴心进行全面的调查、计算和策划,从而实现全局的、长远的高效率结局。
企业都潜藏着这四种不同层次的纳税筹划动因,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动因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动因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因为企业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企业纳税筹划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