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0-29
需要跑8家银行、横跨北京市多个行政区的11个营业网点——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运河商务区税务所副所长王丽丽举例说,按照传统的申请、审批和执法等流程,检查某欠税房地产企业银行账户,需要花费19个工作日、往返行程超100公里,基层税务所面临巨大的工作负荷和执法成本。
如何解决欠税追征工作中的难点?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闫旭峰介绍,通州区税务局创新工作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转型的新条件,规范使用欠税追征手段,综合施策,提升欠税管理效能。
“单户审批、集中查询”,线下银行账户检查“更高效”
定期对大额欠税人开展存款账户检查工作,了解企业账户数据实时变动,往往占用基层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为了减轻税源管理所的工作负担、提高检查效率,通州区税务局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得到在通州区设立营业网点的10余家银行积极配合,实现每个银行在通州区最少有一个营业网点可以检查欠税人在该银行全市全部网点开立账户的存款信息,部分银行还实现了全国数据查询,为税务部门集中检查打好基础。
此外,通州区税务局打破传统做法,将原来由各税务所单户提请检查存款账户行政执法审批,优化为全区按月在固定时间批量发起。现在,全区审批工作从税务所发起、科室审核、局领导审批到文书制作,在2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通州区税务局将原来每个税源管理所只负责对本所管户检查存款账户余额和明细,转变为全局调度集中检查,建立“1家银行+1张许可证明+1个账户清册+2名固定执法人员”的工作模式,批量开展查询工作。检查结果第一时间由执法干部在银行现场核实,存在余额的当即反馈至科室,方便后续实施欠税管理、强制执行等措施。
按照“单户审批、集中查询”的执法方式,不久前通州区税务局派出8名执法人员,仅用时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对全区前25户大额欠税人352个银行账户的查询工作。此举也得到了银行方的认可,实现了税银共治、减负增效的双赢。通州区一家大型银行的网点负责人说:“以前配合税务检查,不同网点要反复接待,现在一次集中处理,省时省力。”
“钉钉沟通+视频认证”,线上存款账户查询“更智慧”
随着电商行业发展,不少互联网零售企业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收付款,且资金流动量巨大,这类账户没有线下实体网点,加之以往税务部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缺乏成熟的协作机制,使互联网金融机构收付款成了欠税追征的“隐匿角落”。
2025年初,通州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干部在核实欠税人银行账户信息时,发现某商贸企业在某互联网银行开立了存款账户,但并未向税务部门报备。税务干部立即查阅该互联网银行官网,发现该银行有线上司法协查通道,于是立即联系该银行客服,积极探索线上协作协查方式,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打通了“钉钉沟通+视频认证”的协作路径。税务干部通过钉钉提交执法证件、检查通知书等材料,经视频认证身份后,进入该银行线上查冻业务快速通道。依托该渠道,税务部门能查询账户余额,发起批量查询,办理后续强制扣缴业务。最终,通州区税务部门不仅成功获取了该商贸企业互联网银行账户的余额信息,还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经验。
目前,通州区税务局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协作,让“隐匿账户”不再“隐身”。
“靶向发力、快速出击”,降低税款流失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个别经营主体的欠税行为破坏了税收公平秩序。强制扣缴作为税务部门清缴欠税的刚性手段,是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彰显税收法治权威的表现。
按照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须制作催告书并送达当事人,催告书送达后,若当事人未在10日内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在实务中,会出现欠税人银行账户资金余额原本具备强制执行条件,却在10日内转移资金的情况,使税务部门错失强制执行时机。针对这一问题,通州区税务局提前部署,在执法过程中打破先催告再检查账户的单行线工作路径,对辖区内大额欠税人,同时实行催告工作与检查存款账户工作,压缩工作时间,为下一步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准备,降低税款流失风险。
该局征收管理科欠税管理岗干部分享了一个实例:2025年7月22日,通过检查存款账户,他们精准监控到催告期满的某房地产企业在北京银行某支行的银行账户中存有余额且可以动用,于是立即约谈企业,发起强制扣缴执法申请,经重大事项法制审核后,于7月29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7月30日,税务干部前往北京银行某支行,对该房地产企业强制扣缴欠税及滞纳金合计1364.03万元。经督促警示,该房地产企业积极筹措资金,于8月11日缴纳剩余欠税,现已实现欠税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