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3-10-26
沿着浦江县境内的210省道行驶,一路风光秀丽。少有人知的是,这条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公路”之一的“网红”自驾路,曾是坑洼泥泞的代名词,村民们因出行不便,要求改扩建的呼声十分强烈。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浦江接待来访群众,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不久后,210省道浦江段全线贯通,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致富大道,沿途老百姓致富的路更平坦了,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缴费人的心也越贴越近。
“共富种子”绽放“共富之花”
“我想把乌浆村打造成国内进口芍药品种最齐全的花卉基地。”浙江舞花者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薛勇表示,“税务部门也给了我底气,今年以来,我们企业享受了各类涉农税费政策减免1.29万元,又能有更多的资金发展扩大。”
“花师傅”薛勇,就是210省道拓宽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每天早上,装满鲜花的货车,就会从杭坪镇乌浆村驶出,沿着宽阔的210省道,送到浦江、义乌、兰溪等周边区域,甚至运往杭州、上海、江苏等地。
但早些年的乌浆村,还是个地处偏远山沟的小村,发展十分落后。2021年,薛勇带领团队试种下40亩左右的芍药花,直接给村里新增了5万元的收入。为帮助村民抢抓机遇、致富增收,浦江县税务局专门组建了一支税收服务志愿小队,多次深入“舞花者”共富工坊基地,就税收政策、流程办理等事项开展重点辅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杭坪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亩,惠及全镇农民1000余人,村民种植花卉每亩净收益可达4.5万元。
“传统文化”赋美“创客文化”
从杭坪镇出发,沿着210省道往北行驶十多分钟,就到了虞宅乡新光村。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新光村被许多人称为江南的“乔家大院”。
2015年,陈青松来到新光村,将廿玖间里打造成乡村旅游创客基地,通过引进树皮画、雕刻传承等30多个特色项目,开创了“文化+旅游+互联网+创客”的共生孵化模式。为了帮助青年创客走好“第一步”,浦江县税务局将“青年创客”服务直通车开进新光村,通过“前哨式”服务,让涉税知识、税惠政策直达创业群体。截至目前,基地已有店铺50余家,引入大学生创客87名、非遗传承人8名,吸引回乡青年在家创业82人,带动就业人员500余人次。
“青年创客把奇思妙想带到乡村,与古老建筑进行结合,产生了超越城市文创园的概念。”创始人陈青松说,“前期开发改造周期长,税务部门主动联系了我们,让入驻的创客少了很多顾虑,相信税费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会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
再驾车沿路往西行6分钟,马岭脚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在这里打造了山中桃源——“不舍”野马岭民宿集群。村民们乘着“外婆家”投资的东风,也对家里的老房子进行改造装修,如今,全村已开设特色民宿28家,床位达到450个。
“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外面来旅游的人多了,自己也想回家陪伴家人,决定回家开民宿,没想到生意远比预想的好。”方顺英就趁着吴国平的投资风向赶回了老家,“交通越来越方便,办税也越来越便利,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办税,如果不会操作,还能线上连线税务干部辅导我们。”
目前,浦江县税务局已下沉式补充6个乡镇街道社会共治服务点,通过培训乡镇代办员,推动社会力量在下沉服务点辅导纳税人缴费人网上办理或远程连线,打造“十分钟+十公里”的便民办税服务圈。
在这片丰安大地上,共富的篇章早已充栋盈车,共富的故事仍在生动演绎。站在这条生态之路、经济之路和共富之路上,浦江县税务局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优势,不断把“绿色税收”的税费红利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优势,以税力量打造更多“共同富裕”的乡村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