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法规 > 正文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

中宣发[2003]27号颁布时间:2003-08-06

     2003年8月6日 中宣发[2003]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厅(委、局)、文化厅(局)、广 电局、新闻出版局,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和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召开以 来,科普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非典型肺炎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 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抗击非典的科普宣传,取得了明显成 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经过抗击非典斗争的严峻考验,广大干部群众 对普及科学知识、建设精神文明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 的追求更加强烈,对革除各种社会陋习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为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供 了有利契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把科普宣传工作做好、做实。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科普宣传工作。科普宣传是一项 思想性、科学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 及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为目的,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 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科学 素质和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 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自觉服从服 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 实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 虑不同地区、行业、对象的差异,区分情况、因人施教,多用群众语言,多用事实说 话,多用喜闻乐见方式,多用社会认可成果,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要常 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开展集中宣传的同时加强日常教育,在保持舆论声势的同时力 求取得实效,实现科普宣传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深入研究科普宣传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科普宣传的体制、内容、方式和方法,做 到与科技进步相配合,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同步。   二、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大力宣传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 科学方法。科普宣传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当前,要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 神,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经济 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深入阐释国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 中对科学技术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报道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大部署,反 映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唯物论和无神论,用科学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天文现象、宇宙和生命起源、 地球形成和人类进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成因等普及哲学、历史、经济、 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帮助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划清 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守法与违法的界限。大力宣传与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密切相关的先进技术 和科技成果,与繁荣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经验,与提高领导水平 密切相关的科学决策和管理知识,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防病治病、强身健 体、移风易俗等文明生活方式知识。大力宣传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 型,企业、农村、社区等城乡基层学科技、用科技、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长期 辛勤工作在科普战线,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使实事求是、探 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通讯 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担 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通讯社要加大对国内外科技信息报道力度,满足各类媒体的需 要。各类报刊要加大科技科普宣传力度,开辟科学专栏、知识专版,着力解答群众生 产生活遇到的科技难题,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各级电台、电视台要在重要 时段安排播出一定比例的科普节目和科普公益广告,建立一批科普节目制作基地,办 好栏目,多出精品。要加强新闻网站科普宣传,充实内容,改进形式,使互联网成为 科普宣传的新阵地、新渠道。要重点办好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融思想性、知识 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体的科普类报刊、广播电视栏目和互联网网站或专栏,让它 们在科普宣传工作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对重大科普活动,要统一安排,集中时间、集 中版面、集中报道。充分运用小说、传记、诗歌、戏剧、小品、散文、绘画、摄影、 卡通等多种文艺形式,努力创作一批题材健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科普文艺作品。 要有计划地选择重点题材,组织拍摄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系列科普影视精品。认真做好 优秀科普作品的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工作,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中获得科学知识、 受到科学熏陶。   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着眼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 化素质,把科普宣传教育贯穿始终,让群众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受到科普教育,在 强化道德素质的同时强化科技素质。要把科普宣传的成效作为衡量创建工作的重要标 准,凡是科普宣传不到位、愚昧迷信现象较多的地方,不能被评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要广泛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讲文明 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 关文化,寓科普宣传于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各类图书馆、文化馆、体 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实验室、科技活动中心、动物园、植物 园和文物古迹等科普阵地,举办讲座、报告、展览、参观、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 活动,开展日常科普宣传;利用科技活动周,地球日、环境日、电信日、人口日、戒 烟日、诺贝尔科学奖公布日、艾滋病日等时机,开展主题科普宣传。办好城乡社区科 普画廊、科普报栏和科普公益广告。旅游景点应利用标识牌、解说词向游客开展科普 宣传。各类科普设施要不断更新内容,丰富形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网络化,开展展 品、设施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最大的社 会效益。   五、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促进科普宣传事业健康繁荣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采 取具体措施和办法,认真制定实行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人员的专项激 励政策,在职称、职务、分配、奖励等方面把科普与科研摆在同等地位,以吸引更多 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关心、支持、参与科普宣传。努力建立一支由 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共同组成的、专群结合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从 事科普宣传的名记者、名作家、名编导、名主持人、名出版家,为繁荣发展科普宣传 事业提供人才资源。要把科普作品纳入“五个一”工程和全国性电影、电视优秀节目 评奖,认真开展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全国优秀音像制品 奖科普专项奖评选,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奖励机制,把科普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促进多出优秀作品。要适应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合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加 强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完善科普节目、科普读物审查、审读工作,严肃查处鼓吹 迷信、伪科学、“法轮功”等非法出版物,确保科普宣传的正确导向。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普宣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科普宣传工作要 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科普宣传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督促各 级领导干部重视科普宣传,为科普宣传提供组织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宣传部、文明办 要认真做好科普宣传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总结推广科普实践特别是抗击非典斗争 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科技部门要认真做好制定工作 规划、实施政策引导和督促检查工作。文化部门要动员文艺工作者深入科技第一线体 验生活,积极投身科普文学艺术创作,组织文化队伍直接面向权中传播科学、传播文 明。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着力提高 科教频道、科普专题、专栏节目制作播出质量。新闻出版部门要制定实施科普出版规 划,加大对科普出扶持力度,加强科普出版物的发行工作,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图 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促进我国科普出版事业的发展。科协组织要充分 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教育、卫生、体育、环 保、气象、地质、文物、旅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要结合工作 热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形成党政各部门、社会各 方面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开展科普宣传的生动局面。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